气温一低,很多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阳气不足等情况。如果体温过低,血液循环减慢,血栓或斑块的几率也会增加。
那么,如何让全身暖和起来呢?
不妨尝试一下古人传下来的宝贵瑰宝——艾灸。
01
中医养生法宝——艾灸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
它使用艾叶制成的灸材料,燃烧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从而起到防病保健、温经通络、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的作用。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在宦游吴蜀的时候,身体经常需要灸疗两三处,……这样瘴疠、瘟疟等疾病的气体就不会侵袭人体。”
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艾灸,治疗慢性病、中风后遗症、不明原因的眩晕等。
对于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普通人来说,平时进行艾灸,有助于提升体内的正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当然,具体的病症还需要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02
这些养生穴位,你知道吗?
天气寒冷,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穴位艾灸!那常用的保健穴有哪些呢?
01
气海、关元穴——温经活血
当人体感到寒冷,四肢凉冷时,往往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良。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尤其是在天气冷的时候,末梢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下肢特别容易感到冷。
气海、关元是温经活血方面的经典搭档,它们搭配补气补血,是活血下焦的经典配穴。
气海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
方法:每天先顺时针按揉这两个穴位100下,再逆时针揉100下,有助于补肾健脑、大补元气。
如果有艾灸的温热刺激穴位,效果会更好,对于下肢循环及下腹部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帮助。
02
膏肓穴——调和全身气血
中医认为,人体全身的疾病与膏肓有关。
所以,中医典籍中也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
比如怕冷缺乏运动、体弱多病、得了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变得体弱消瘦的人,可能是身体气血阴阳受损,就很适合取膏肓穴来辅助调理,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温补心阳、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膏肓穴取穴方法:坐在椅子上,双手抱肩,从大椎往下数,第四胸椎的棘突下凹陷,水平移动到肩胛骨的边缘处。艾灸20~30分钟。
【注意】双手抱住自己的手肘部,肩胛骨展开,露出穴位,再进行艾灸,效果更佳。烦躁口干、多梦的阴虚有热人群慎用。
03
神阙穴——促进脾胃的运转
古代人非常注重肚脐的保养,经常使用艾条在肚脐上进行艾灸养生。
神阙穴位于肚脐窝的正中央。平时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而如果使用艾条进行艾灸,还可以促进脾胃的运转,温补元气,改善手脚冰冷、易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使用方法:点燃艾条,用食指和中指感受肚脐两侧的温度,肚脐对温度不敏感,要避免烫伤;艾条垂直对准肚脐进行熏灸。对于便秘的人,熏灸10分钟有助于促进排便;对于腹泻的人,熏灸半个小时有助于止泻。
03
关于艾灸你必须知道这些事
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艾灸进行养生,但需要注意的是,艾灸虽然有好处,但也不能盲目使用,还有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01
如何选择艾条?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经过炮制、晾干后,需要放置3~5年,才能成为陈艾;然后捣成艾绒,才能用于艾灸。放置的年数越久,药用价值越高,疗效越好,灸感也越强。
陈艾的颜色微黄,品质好的艾条闻起来香气扑鼻,摸起来柔软无杂质,燃烧时烟雾为白色,燃烧后的灰烬也为白色。
02
居家艾灸要点
①艾灸不是距离越近效果越好,一般为距离皮肤3厘米,如果感觉发烫,则可以上下移动,保持与皮肤3厘米的距离不变。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②一次艾灸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出现头晕、恶心、出汗、喉咙干等“晕灸”表现,需立即停止艾灸。
04
以下几类人并不适用艾灸
①阴虚阳亢、实热者,有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心烦热、脉细数、大便烦躁难解、爱长脓包型痘痘等症状不宜艾灸;
②有出血倾向或是血液疾病的患者;
③孕妇的腰骶部、普通人的颜面部都不要进行艾灸。
④局部有肿物、破溃时,禁用艾灸。
温馨提示:各种保健方法都应注意适度,切不可过度滥用。部分人群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体质,建议艾灸前咨询一下医生是否适宜。
(健康谈)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