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属于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若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
下面就来举几个异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
1.自汗:不论早晚,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出汗,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休息之后缓解不明显。
2.盗汗:熟睡时出汗,醒来出汗就停止,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润有汗珠,或床单、衣服汗湿。
3.黄汗:出的汗为黄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窝处最为明显。黄汗可见于患黄疸病的病人,也可见于无明显黄疸的患者。
4.头汗: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额汗:不论气温高低,只有额头出汗。
6.半身汗: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阴汗:前阴处常有湿汗,严重时大腿根部内侧也潮湿。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肌表腠理开合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为体虚又感染风寒、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思虑忧愁过度、情绪不好、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症状严重的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针对异常出汗,我们有以下建议: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适量增加高蛋白质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逸结合。
2.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出汗之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避免受凉感冒。
3.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能盲目瞎对照,更不能囿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胡乱进补食物或药物,最好因人施药、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导致继发性多汗,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
中医养生常识 教你中医经络养生疗法
今天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用中医经络来养生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测法。要想拥有纤细手臂,就需要经常揉捏小肠经。中医认为,三焦经相当于淋巴系统。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因此建议你每天用力敲打胆经,左右各200下,提高胆汁分泌速度,让头发健康、黑亮。
中医教你用9种中草药治疗便秘
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九种中草药治疗便秘白术散取生白术适量,粉碎成极细末,每次服用白术散10克,每天3次。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但孕妇慎用。另外,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本法专治婴幼儿便秘,效果满意,一般用药7~15天即可防止复发。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是怎样的
中医说的心律失常又叫心悸,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它的病因病机一般分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外因一般为感受外邪。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主不安而为惊悸,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惊动不已,则谓之怔忡。惊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