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以“全国行政区划查询平台”APP中2018年的数据为参考。自2019年开始由于行政区划变更而不复存在的“市县同名”,将会在文中特别注明。
2.统计的类型不仅包括地级市与下辖县(或自治县)同名,还包括地级市与市辖区同名,以及自治州(或地区)与下辖县(或县级市)同名的情况。
3.只统计地级与县级行政区专名完全相同的情况,如“宣城市宣州区”“泸州市泸县”“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黄石市黄石港区”这些类型都不纳入统计范围。
一、地级市与下辖县(或自治县)同名,共22组【截至2020年7月,有3组“市县同名”经调整后消失,余19组】
河北(2):邢台[1]、承德
辽宁(6):抚顺、辽阳、铁岭、朝阳、本溪(满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1):通化
安徽(1):芜湖[2]
江西(3):南昌、吉安、上饶[3]
河南(3):安阳、新乡、濮阳
湖南(5):长沙、湘潭、衡阳、邵阳、岳阳
新疆(1):乌鲁木齐
由于中国有着“切块设市”的传统,曾经存在着非常多市县同名的情况。但是近年来,随着撤县设区的动作不断加大,同名的母县往往是首当其冲,摇身变为地级市新的市辖区。而新的市辖区往往也会另取新名,避免与地级市的名称出现重复。其中,不少新的市辖区都是从古地名中寻找解决方法,例如2018年有大同县→云州区、长治县→上党区、宜宾市→叙州区。
二、地级市与市辖区同名,共8组【截至2020年7月,有1组“市区同名”经调整后消失,余7组】
黑龙江(1):伊春[4]
江苏(1):淮安
山东(1):东营
安徽(1):黄山
湖北(1):荆州
四川(1):广安
甘肃(1):白银
新疆(1):克拉玛依
其中,伊春、东营、广安、克拉玛依属于在设立该市辖区时就没有刻意避免市区同名的情况;另外四组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设区之前或设区之初本不存在重名情况。
黄山(徽州-黄山):撤销徽州地区设立黄山市时,原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
荆州(荆沙-荆州):原地级沙市市与荆州地区合并为地级荆沙市,荆州区为市辖区之一;后来,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但是下辖的荆州区没有更名,造成了市区同名的情况。在这一点上,同省的襄阳就很聪明,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时,下辖的襄阳区为避免重名,改为襄州区。
白银(兰州-白银):地级白银市曾被降格,沦为兰州市白银区(类似于现在昆明下辖的东川);后来恢复地级白银市建制时,原来的白银区名字被保留了下来。
淮安的情况更特殊一些。1983年这个地级市成立时叫淮阴市,下辖同名的淮阴县以及淮安县。2001年,地级市更名为淮安市,撤县设市后形成的县级淮安市也更名为楚州区。所以说,当时地级市名字变成淮安之后,下辖淮阴区和楚州区,本不存在重名。2012年,楚州区又更名为淮安区,再次出现了同名情况。这在生活中造成了不便,所以身边一些淮安人仍然管淮安区叫楚州。
三、自治州(或地区)与下辖县(或县级市)同名,共15组;其中13组为1对1,2组为1对2
湖北(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四川(2,均非自治州驻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
云南(4):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非自治州驻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青海(1):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甘肃(1):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
新疆(6):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喀什地区-喀什市、塔城地区-塔城市、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
根据近年来西藏、新疆撤地设市的情况来看,这些同名市县在行政区划调整时往往也要更名,到时候会如何操作也很值得期待。
(此外,还有吉林省吉林市这种省市同名且不是省会的情况)
附地图一张。

参考
^在202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邢台县与邢台市桥东区、桥西区整合为邢台市襄都区、信都区^在2020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芜湖县被改制为芜湖市湾沚区^在2019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上饶县被改制为上饶市广信区^在2019年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伊春区与乌马河区一部分及美溪区合并为伊春市伊美区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