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做艾绒市场太多、太滥了,很多人掺杂使假以次充好,这里面水很深啊”。
我回答说:“这个行业水并不深,很浅,但是水却很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前的艾绒市场,因为门槛很低,一个家庭几个人就能干。因为竞争近乎残酷,所以他们没办法就要降低成本来获得市场,如何能降低成本呢?所以无良商家想到了很多歪门邪道的技术手段。
其实原本做艾绒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都是遵循这种简单的方法做艾绒:陈放的艾叶,放入石臼内,用木杵反复的杵捣,然后过筛,如此反复几遍直至艾绒柔烂如棉。历朝历代古籍医书都是这样记载的,无出其二。哪位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把它搞复杂化了呢?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了。
首先,说时间成本。因为艾叶要经过三年以上的陈放才可以用,古人认为新艾气味辛烈、燥气大,用以艾灸伤人血脉,很明显用新艾做艾灸的时候皮肤感觉烫,燥热,而陈艾更温和。话说的轻松,陈放三年对于一个市场厂家,尤其是新的厂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很多厂家都不愿意去等待,直接用新艾来加工艾绒了。但是新艾做的艾绒颜色很绿,那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一个快速让它发黄的办法,那就是把艾叶堆垛起来,喷上水,然后用塑料布整个包严,等过一段时间以后,艾叶就这样被捂黄了,他们还给这种发明取了个名字叫“发酵”。不经大脑也都会知道,这种捂黄的是什么性质,艾叶已经质变了,所以当打成绒以后,艾叶的味道没有了自然的香气,更没有陈艾的那种浓郁的艾香。
其次,人工成本。传统的艾绒加工方式前面说了,就是石臼与木杵反复杵捣,这个是一个非常卖力气费时间的活儿,每人每天生产艾绒只能达到一两公斤,生产效率低。
而现代人发明的机械粉碎法,就是类似于面粉机那种,将艾叶投入进料口,负压会将艾叶吸进去,里面高速旋转的螺旋刀片,瞬间就把艾叶切的粉碎,通过振动筛将艾绒与碎渣分离,这种大型粉碎机每天数吨加工能力不在话下。
这样效率已经很高了吧,可是还是不满意,艾草捋艾叶还是比较费工时,干脆吧机器再升级,直接全棵粉碎了,所以现在大部分艾绒粉碎机,都是把整棵艾草连杆带叶一齐投入机器中粉碎了,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增加了产量,粉碎的碎渣还能装成泡脚包,又增加了收入。效率是提高了很对,但是艾绒的品质可想而知,跟传统石臼木杵捣制的艾绒比起来,那区别可大了去了,机械艾绒拿起来一闻没有什么艾的味道,有的是一些青草味,点燃以后是烧纸的味道。而捣制的艾绒香气浓郁,让人闻了很舒服的感觉。灸感上区别更大。但是因为这样产品充斥市场,使用艾灸的人大多又是新手,也不懂的分辨(尽管在网上买了很多家拿来对比,最终还是一个样),所以才另这些产品大行其道。而真正懂艾灸的人想买到好的艾绒艾条却是很难。厂商宣传的时候硬是把艾绒特有的特征都避而不谈,比如艾绒的形态、香气、灸感,而是根据这样的产品自己杜撰了所谓的“鉴别方法”,有看颜色法、看烟灰法、沉水法......等等奇葩的鉴别方法。他们以黄为美,把艾绒做的非常黄,甚至没有一点黑点,是怎么做的这里就不在展开了。宣称什么比例,30:1 、40:1、50:1 等等不切实际 信口雌黄,搞的消费者蒙蒙转。
用过了这种艾绒效果不好,又有一些人推出了“古法”石磨艾绒、石碾艾绒、甚至是手搓艾绒。真是绞尽脑汁。翻阅那么多古籍善本,我也没有找到古人有用石磨、石碾加工艾绒的记载。石磨石碾古代是有,但是不是干这活儿的,是碾米磨面有用,但是做艾绒还真没听说过。大言不惭的加上“古法”两字,真是对古人的羞辱。那么,为什么古人用石臼与木杵做艾绒而不用石磨和石碾这种效果更好的工具呢?我另一篇文章中有写,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现代人很聪明,只可惜是聪明没有用对地方。
在这个行业待了很多年,看到的艾灸市场艾绒艾条的需求量连年增加,市场火爆。而随之而来的,确实行业的乱象,很多人为了眼前利益而泯灭良心、丧失了道德底线,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有些人想在浑水中摸鱼,但最终可能是摸到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随着对艾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喜欢传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