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营口政协)
传承创新发展的营口 中医药事业
讲述人:鲅鱼圈区政协委员、鲅鱼圈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姜振华
营口市咸春堂药店旧址。
营口作为中国近代以来中药材集散地、东北中医药文化重地,为全国中医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营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说起营口中医药发展,主要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初始时期,是从营口开埠之前开始的。1851年春季,横跨两个世纪,前后经营140余年的营口第一家药店咸春堂成立,批发兼零售,并且加工中草药,配制丸、散、膏、丹。其精致的“太乙炉牌”阿胶,畅销关内外,目前仍然是我市药厂的名牌产品之一。
第二时期,为繁盛时期,从1861年开埠到1911年前后。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营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了药材批发为主兼零售的行销模式。除了咸春堂以外,宝和堂、执中堂、义和利等几十家中药经营商号相继“挂牌”营业,成为中国近代中药材集散地。由于药材存放量巨大,露天的仓库也被习称为“大屋子”,专为客商提供商品交易、货物仓储、业务洽谈、批发代理等服务,是营口民族商业的主体之一。
第三时期,为辉煌时期,也是营口经济的全盛时期,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期间,营口有“大屋子”100多家,在营口市场常见药材达到300多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北药材集散地。天下药商齐聚,药品品类齐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药行业。
第四时期,是衰败(萧条)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8年营口解放前。期间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中药的控制,限制南药入营,实行废除中医中药政策。把中医改称“汉医”、中药改称“汉药”。“七七”事变后,东北交通经常受阻,致使南方在营口的投资陆续撤走,对外贸易衰落,中药材生产日渐萎缩。国民党占领时期,营口屡遭战乱,致使药材业蒙受重大损失。药业商户纷纷倒闭,营口中药业陷入极度衰落,致使营口失去了中药材集散地的作用。
第五时期,是重新起航期,为1948年营口解放后。满怀希冀的营口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越挫越勇。1956年,以宝和堂、天福堂、济生堂等私人药房为基础组建了市公私合营国新药总店制药部,也就是营口市中药厂的前身。到1985年,营口市中药厂生产剂型由建厂初期的4个发展到8个、8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阿胶、坤灵丸等产品出口,销往东南亚国家。营口人凭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勇往直前的信心、响鼓重锤的气势,展现了营口中药复兴的曙光。
百余年的奋斗,以及丰厚文化积淀,为营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要指示。营口也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必将在营口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谢谢阅读
来源 │鲅鱼圈区政协 编辑│刘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