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带领部下并率兵25万进军元朝大都,取得北伐的胜利。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明,至此开启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而作为根正苗红的“大元遗民”刘伯温,却能两朝为官。在元朝做了两次官后,依旧可以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朝,不仅如此,他更是对明朝的未来说出了“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的预言,那么,这个预言最后成真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伯温原名刘基,浙江青田人士,天资聪颖的他12岁便考取了秀才。他喜爱钻研,除了熟读程朱理学等儒家大作外,他更是将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知识领悟的出神入化。
但就是如此博学多才,对未来有着预测本领的刘伯温,却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判断,一生多次为官,却在仕途上诸多坎坷。
元统元年,刚刚二十三岁的刘伯温便考中了进士,本想施展抱负,为元朝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但考试国后却赶上了战火,于是便赋闲在家多年。待局势稍稍稳定些,他终于可以不用继续蜗居,得到朝廷的旨意后,便立即赶往江西上任,做了江西县丞。
但当地贪污恶霸行为盛行,他为官五年中,虽一力改变现状,可对于当地存在已久的恶势力来说,却也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选择辞官远行。辞官没过多久,浙江东部一带便出现了盗贼四窜,百姓民不聊生的惨象。朝廷的一纸公文,又让刘伯温成为了江浙省大元帅,委任他带头剿匪,平定一方战乱。
可当时的元朝已经昏聩至极,再无挽救的可能,盗贼问题虽解决,却也无法阻挡国家由上至下的迂腐。悲愤不已的刘伯温自知改变不了现状,再一次选择辞官。
两次辞官后的刘伯温按理说应该彻底远离朝堂,但为何又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呢?甚至是成为了赫赫有名的预言家呢?这就要从明朝开国之时说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辞官后的刘伯温,虽身在乡野,内心却始终放不下对朝中事情的关心,更是眼看着元朝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一点一点被攻破,深谙卜算之道的刘伯温,更是感知要天下大变。
他再一次入朝为官的雄心,熊熊燃烧了起来,为了以最快速度接近朱元璋,他便用江湖术士的手段,在民间卜卦看相,逐渐名声大起。
彼时,朱元璋正要挥师南下,势要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但如何排兵布阵,却成为了头疼之事,这时有人提建议,或许找个人来为战事测算下,也未尝不可。向来深信此道的朱元璋,也连连点头,并命令手下搜罗各方能人志士。
就在这时,民间一位神算子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在得知这位神算子不仅料事如神,更是前朝的军政奇才后,朱元璋便认为这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非要此人算上一算不可。
就这样,刘伯温在几次神预测后,入朝为官成为朱元璋的谋臣,先后为其指点迷津,议定决策,筹划全局,并将灭元的大业得以实现。但说到底,刘伯温也只能算是“亡国之臣”,待朝中局势稳定后刘伯温被封爵,风光无限。
此时,朱元璋身边的其他肱骨之臣气不过,便开始掀这个皇帝身边大红人的老底。殊不知,早年刘伯温在元朝为官之时,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的贤臣。不仅与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元朝名臣来往密切,更是留下了许多“忠元”的诗歌。如此一来,再会神机妙算的他,也无法摆脱自己“元朝余孽”以及“贰臣之名”的身份。
朱元璋虽知人善用,但却也不会给自己打下来的江山留下任何污点。在得知了刘伯温的这些“黑历史”后,他一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边的朱元璋为了刘伯温的去留而忧心,另一边刘伯温却推算出自己即将第三次离开朝堂,内心也十分抑郁寡欢。
为了表达自己的衷心,为大明朝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在离开前,他和朱元璋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促膝畅谈,更是在被询问明朝未来发展的时候,说了句:“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但关于何时出天子,哪三座山为战场,刘伯温却闭口不言。
虽然朱元璋至死也没有验证这句预言,但却不代表预言没有成真。明朝发展至嘉靖爷时期,已经是内忧外患,倭寇频繁在东南地区发起进攻,中原大地上因大兴土木而导致赋税增加,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结束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一群人在柏嵩关发动起义,以乌石埔为营地,创国号“飞龙”,推崇张链为主人,人称“飞龙人主”。
仅一年时间,起义军便集结了十万多人,更是在抗倭道路上势如破竹。可最后却功败垂成,输给了一代名将俞大猷,最后带着余部推至三佛齐岛,现如今的苏门答腊自立为王。可要说这件事情和刘伯温的预言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张链这个人说起,作为地道的福建人,他是起义的核心人物,更是在起义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众人拥护他为王。此次起义,虽没有彻底造成明朝的覆灭,却重创了明朝政权。
而后张链战败所退至的三佛齐岛,从地理位置上看,正是三山环绕。如此以来,正印证了刘伯温当时所说的:“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战场”的预言。
要说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七年间,虽政绩显赫且卜算出神,却也始终无法摆脱他元朝旧部的身份,无法挣脱他悲哀的命运。
与其说朱元璋疑心太重,倒不如说作为一代帝王,刘伯温至死与朱元璋也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可见,为人处世,摆正位置和心态是何等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