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成为国内首个被评为“中国艾都”的城市
阅读提示
10多年前的高中时代,伴随着黄冈教育神话的传颂,黄冈中学成为众学子心中神一般的存在。来到蕲春,这个黄冈市下辖的县城,记者才发现,曾经的“黄冈神话”在这里有一种更加传奇的扩展——因为盛产高级知识分子,蕲春被誉为“教授县”。
药圣李时珍的家乡,蕲春从医药文化和药材种植出发,以蕲艾为突破口,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神话——蕲艾经济。在这里,蕲艾不再是地中的野草,也不再是简单的艾条,而是一个个以科技和时尚为载体的健康产品。蕲春人说,以前,我们做艾产业要向南阳看齐;现在,我们的蕲艾产业已经在产品附加值和产品多样化上超越了南阳。
药圣故里的药材文章
蕲春县内的蕲州古城历史悠久。明朝正统年间,荆宪王朱瞻岗迁王府至蕲州,这座古城迎来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一个世纪后,药圣李时珍在此完成了历史巨作《本草纲目》。
蕲春县委宣传部部长杨志文说,蕲春之所以能够大力发展医药文化事业主要依靠两点:一是源远流长的医药文化资源。李时珍留下的医学文化在蕲春代代传承。蕲春人对李时珍的故事从小耳濡目染,可以说李时珍文化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蕲春所有医生能抓中药的特点,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二是丰富的药材资源。蕲州在明代中期就是全国著名的中草药进出港口和商埠,其药材“吞吐量为江淮之冠”。1996年,国家确定蕲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17个专业药材市场之一。蕲春县被列为国家杜仲、厚朴生产基地县,现有170余个药材种植场,种植面积达20万亩。
于是,蕲春县大打李时珍品牌,连续举行26届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中部“药都”和“蕲药”品牌越擦越亮。10月份刚闭幕的第26届李时珍中药交易会上,国内近500家艾加工企业、千余个精品名牌艾制品集中入驻药交会会展中心主展区,协议投资总额达53.56亿元。
截至2015年年底,蕲春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5万亩,占湖北的1/10,稳居湖北省药源基地龙头地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6个,占全省的1/3;医药产业及配套服务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占全省的1/3。“药都”蕲春正在重现历史盛况,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
蕲春还在主打医药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合二为一。普阳观,是鄂东道教著名宫观,又名普济观、药王庙、何菴。普阳观地处蕲春县漕河镇何大垸村伏虎山,虽始建于宋代,但其医道文化根源可上溯至隋唐时期的药王孙思邈,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代以后,受李时珍医药成就的影响,当地医道文化发展更为迅速。
从2004年开始,蕲春县政府陆续引资重建普阳观景区。在原址的基础上将普阳观扩建为鄂东地区最大道观,建设起了普阳观景区有张天师殿、救苦殿、五百灵官殿、钟楼及山门等道教建筑,并建有医道文化养生院、民族中医药文化一条街等。
医道文化旅游牌也被蕲春一次次打响。近年来,蕲春县的大鑫湾湖北仙人湖养生度假区、普阳医道文化观光园、李时珍百草园等一批以医道养生为卖点的旅游项目相继投入建设、运营。目前,蕲春县规划发展的中国医道文化旅游区已初具雏形。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区主要由独山景区和普阳观景区组成,其发展定位为“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着力打造中国高端医道文化旅游目的地。
过去几年,蕲春还推出《我爱李时珍》《李时珍》《蕲州美》等名歌、大戏,进行了李时珍纪念馆升级改造,面向全国广泛征集蕲春养生旅游宣传广告语。“大爱李时珍,养生到蕲春”成为该县响亮的口号。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蕲艾健康文化节、民俗文化节、全国汽车越野赛等节会赛事每年带动游客200万人次,旅游业年综合收入突破14亿元,“养生蕲春,户外天堂”声名鹊起。
小草长成大产业
5月26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著名中药专家张世臣、蕲艾道地药材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项目牵头人万定荣等13名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团以全票赞成的方式,通过了湖北省蕲春县申报“中国艾都”的评审。蕲春县成为国内首个被评为“中国艾都”的县(市)。
蕲春蕲艾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从20年前算起。上世纪90年代以来,蕲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省委、省政府“系列开发李时珍人文资源”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资源,坚持以“以药兴县”道路,高扬李时珍人文品牌的发展大旗。
2011年,《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一同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以健康养生为核心的大健康新业态在全球迅速兴起。
蕲春,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彼时,蕲春县委、县政府正陷入沉思。客观地说,经历20多年的发展,尽管蕲春医药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过去“八药”文章之所以还没有形成大产业,是因为缺乏一个作为重点的抓手。
重温经典,蕲春人的目光重新回归到了身边的“蕲春四宝”中的第一宝——“道在于野”的蕲艾。
400多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蕲艾、蕲竹、蕲蛇、蕲龟并称为“蕲春四宝”。蕲艾无毒,洗熏服皆可,还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
2012年,蕲春县委、县政府在确定“药旅联动”发展战略之下,适时提出“养生蕲春,从艾出发”的发展思路。在李时珍大健康产业主题之下,以“蕲春四宝”开发为切入点,以李时珍医药集团、蕲艾产业协会为龙头,撬动了医药工业、药材种植、医药物流、医药文化、医药旅游“五大板块”,蕲艾、养生美食、养生保健、“蕲春四宝”养生、文化旅游、医疗服务“六大业态”齐头并进。
2014年3月,总投资20.5亿元的蕲艾产业园在蕲春签约,“一区四中心”模式将成为更多蕲艾企业的孵化基地。
去年至今,马来西亚、香港、上海、广州等海内外企业牵手蕲春,共谋蕲艾产业发展大计。在今年的第26届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会上,湖北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宣布“李时珍中药材交易中心”通过批复。
目前,蕲春蕲艾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各类蕲艾企业380余家,开发蕲艾产品20个系列近700种单品,发展线下“OTO”代理店、品牌连锁养生馆10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销售额更是以10亿元规模递增。以蕲艾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迎来一个新的风口。
鄂黄长江大桥
黄冈中学
产业创新结新果
在武昌水果湖“汉秀剧场”对面的一条商业街道上,“时珍堂健康养生馆”显得格外典雅。大厅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蕲艾艾灸、蕲艾精油、蕲艾茶、蕲艾足浴足疗产品……时珍堂负责人张浩说,从蕲艾收购到仓储、加工、研发和推广,再到终端千余家淘宝店、数以百计的艾灸实体店和健康养生馆,上万蕲春人正在演绎“一把艾草的疯狂”。
在湖北艾立方科技公司,记者遇到了源源不断来领取制作艾灸贴零部件的群众。这些人在蕲春被称为“外协”,实际上指的是那些通过领取零件加工成成品赚取手工费的非固定工人。据介绍,一名熟练的家庭妇女,一天可通过加工艾灸贴赚取120元。
这样的制作和销售企业在蕲春还有很多。他们已经构筑成独树一帜的蕲艾创业群,具备了完整的企业产品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在传统医学中发现抗击疟疾的“神药”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激起了蕲春人创新蕲艾产品的激情。“今年上半年蕲艾产品研发,可能是每7天出一个新品。但7月份后,可能每3天就有一个新品推出。”蕲艾产业协会会长田群因此格外自豪。据他介绍,在蕲春涉艾加工企业中,仅用于艾灸的艾条,目前已出现近百个品种,其他诸如精油、清新剂、艾牙膏、香薰艾,甚至是添加了艾绒的卫生巾等产品,都已经成为蕲艾产品链上的主打产品。
蕲艾市场的扩张,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互联网基因。蕲春主动把农村淘宝项目作为重要的便民工程、惠民工程和富民工程,全力加快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尤其是“互联网+蕲艾产业”发展。
每年,蕲春拿出超过千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商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激励、配套设施和技术培训,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先后成功举办了“互联网+蕲艾”“互联网+中药材”等论坛交流活动,完成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和菜鸟物流的顺利引入,为村淘打通商贸流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蕲春已有近千家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销售产品,百余家企业建起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此以来,蕲艾种植户成为最先的受益者。在蕲北张榜,蕲南蕲州、彭思等地,除了种植蕲艾本身的收益外,收割蕲艾也成为很多农民的收入来源。蕲艾产业协会副会长、蕲牌养生灸董事长骆百林说,蕲艾一年可以收割三季,公司今年一季开出的工资就达200万元。
2014年9月,借鉴“沙县小吃模式”,蕲春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承办”的方式,大规模免费培训艾灸技师。这些技师如果学成后想出去开店创业,还能获得低息贷款。这种模式,被蕲春群众称为“蒲公英计划”。
2015年,蕲春正式确立构建“中国艾都”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单一艾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为了推动蕲艾产业发展,蕲春不断突破政策瓶颈,创新多项扶持蕲艾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实施“1436工程”和“116工程”;每年拿出3500万元,定向扶持蕲艾企业发展。设立6000万元的蕲艾发展基金,成立湖北艾联蕲艾基金有限公司,推动“助药贷”“本草贷”等金融项目进村,破解蕲艾协会会员单位融资难题。设立中药材奖补资金,树立“种药重奖到村,种药多方共赢”的良好导向。2014年12月,蕲艾产业园在上海股份托管中心挂牌,成为国内首个在Q板挂牌的蕲艾企业,蕲艾艾叶的融资之路快速拓展。目前,蕲春已有4家蕲艾关联企业成功上市上柜。淘宝网上搜索“蕲艾条”,销售店铺超过万家。
2015年举行的首届蕲艾文化节上,蕲春发起成立国家中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艾产业化联盟,筹建蕲艾研究院,全国30多位艾专家和60多家艾企业加盟艾产业化联盟,为蕲艾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遗爱湖公园美景
遗爱湖公园
“教授县”里人才多
蕲春之所以被称为“教授县”,原因就在于从蕲春走出的高级知识分子特别多。
据蕲春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蕲春县教育志》编辑赵德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对蕲春籍教授的搜集、整理工作。据统计,从这个人口只有90多万的普通县,走向海内外各地的教授就有1800多人(含副教授、博士),如果加上高级工程师等各类高级人才,蕲春籍教授级人物有4000多人。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蕲春竟然有31个“教授村”。所谓“教授村”,就是一个村里至少有10个以上的教授。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赵德鼎担任《蕲春县教育志》的主编,开始主持编修第一部《蕲春县教育志》。最初的《教育志》篇目非常单一,不能囊括蕲春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发现蕲春过去的举人、进士非常多,于是在《教育志》中专门设立了《招生·考试》一章,将461名明清进士、举人尽列其中。后来他和同事又发现在现代和当代,在国内外的蕲春籍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等比较多,遂又决定再专设《教授篇》。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赵德鼎等人搜集到的教授名录还只有200多位时,“教授县”的称谓已经声名远播。原来,1987年11月的一天,当时任蕲春县广播电台记者的韩进林,把一篇题为《蕲春堪称教授县》的稿件投给了一家报社。几天后,这篇文章发表了,并相继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中国教育报》、台湾《自立晚报》等多家海内外媒体转载,甚至有媒体将红安“将军县”、蕲春“教授县”并称为黄冈的“文武”两县。从此,“教授县”名闻天下。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