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草的清香氤氲了整个屋子
餐桌上飘起蜜粽的甜香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到了
端午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
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
楚大夫屈原不愿苟且偷生
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这种为国家兴亡挺身而出
坚贞求索、不屈不挠的品质
是我们对端午节最广泛的精神寄托
也绘成了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底色
而在不同地方
也有着关于端午节的更多传说
江浙之地的人们逆涛竞渡
纪念伍子胥直言纳谏
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殉父
后人感怀她孝心可嘉
也在五月初五行礼纪念
无论是哪一说
端午节
都是中国人共同精神世界里
不灭的记忆与牵绊
端午凝聚了中国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仲夏时节天气湿热
先民用艾草、蒲叶防疫防病
顺应天时,趋利避害
小孩佩戴香包,系五色线
到七夕节才剪下来
丢到屋檐任喜鹊衔取
驱虫驱疫,期盼多福安康
如今,端午的节日物语
变得更加丰富
龙舟竞赛是最热闹的活动
棹影斡波,鼓声劈浪
激扬拼搏的精神
彰显生命的力量
湛江的端午节也称五月节
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
湛江端午节风俗是
吃粽子、挂艾草、洗药浴
插艾条
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
艾叶等草药煮水洗浴
五月初一吃桃子,早上用艾叶揉汁放水里洗脸,晚上用艾叶和其他药草混合了煲水洗澡,初五杀鸡、鸭拜神、拜祖宗,吃粽子,晚上同样用艾叶煲水洗澡,赛龙舟。 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
端午期间,天气转热蚊虫孳生,人们易生病。而艾草又称灸草,为多年生菊科植物,茎叶均有特殊香气,《名医别录》有对艾草的药用记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因此,湛江民间有在端午节艾草生长时节用艾草和其他草药煲水来洗澡的习俗,除疾去毒。这些草药主要是艾草、菖蒲、竹叶草、香茅、柚子叶、桃子叶、野姜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
吃粽子
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南北朝的梁吴均《续齐谐记》云:“屈原子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后来,善良的人民群众担心粽子投入水中“为蛟龙所窃”,于是人们又改用楝叶包裹,以彩丝缠之。据说此二物皆为蚊龙所惮。楝叶是中药,用以包粽子具有预防疾病的功能。
4月底开始 集市上就开始有小贩运了药草来卖了,5月初一那天 基本上街上卖菜的地方都摆上药草,人来人往地买卖。
旧时,雷州人多习惯摘取橹罟叶去刺,代替粽叶编织成鸭母、笔架、锅盖、橄榄、枕头之形粽子(俗称“饺仑”),取料粟米或糯米等制成(雷州市一带粽子较大,称为大粽。而东海粽更大更长,称为脚筒粽)。按海康县志注释“橹罟”一词说:“橹罟多生于田塍篱落间,随处有之,唯生于沙土者高仅一二尺,不能成木,赤土高有丈余,然亦废材……
在各种各样香喷喷的本土粽子中,有一款能上央视的湛江本地粽子—鸭乸粽子,想必会让你印象深刻了!
鸭乸粽的个头很大,里面包满糯米、猪肉、咸蛋黄、金捞叶等馅料,在用料上比广府地区的很多粽子都要丰富得多。
在雷州“鸭乸”就是母鸭的意思,不过鸭乸粽里面并没有鸭子,只是擅长编织蒲席的雷州人,会用熟稔的编织技巧,把粽子编织出活灵活现的鸭子模样:鸭身、鸭尾、鸭脖、鸭头一应俱全,所以才被雷州当地人称作为“鸭乸粽”。造型特别,它就像一件精致的编织手艺品,让人舍不得将其拆开破坏。
看到鸭乸粽
相信很多湛江街坊们都不禁流下口水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
吃粽子、挂艾草、洗药浴
这一套流程你集齐了吗?
快来“拍一拍”你的亲朋好友
过湛江式端午吧!
来源:人民日报、湛江宣讲、中央电视台等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