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顶 山 晚 报》专 题 刊 发
【疫散花开 大美鹰城】
春天里
系列报道回顾(一)
【春天里·季节里的春天】集中报道
以下为报道链接
3月16日
3月15日,在叶县辛店镇韩沟村外的田野上,村民张建超推着手扶拖拉机翻耕土地,准备春播。当天,春光明媚,室外的最高气温回升到20℃左右,叶县辛店镇的村民抢抓农时,对农作物进行管护。记者 李英平 摄
百年古杏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记者 孙书贤
杏花盛开惹人醉
连日来,郏县白庙乡宁庄村的杏花惊艳了当地人的朋友圈。郏县白庙乡宁庄村位于县城北部,属丘陵地带,是第五批河南省传统村落。这里有众多百年古杏树,风景宜人,每到春天,杏花纷纷盛开,宛若人间仙境。
郏县白庙乡宁庄村北侧古杏园内杏花盛放。记者 张鸿雨 摄
3月14日上午,郏县居民王芳和好友谢月琴相约来到宁庄观赏杏花。刚进宁庄,村北的一大片杏树林就吸引了她们。这些百年杏树树干粗壮,枝丫沧桑斑驳却又充满生机,一树杏花开得灿烂夺目。王芳和谢月琴用手机在杏花林里拍照、录制视频,脸上的笑容如同杏花一样灿烂。呼吸着醉人的花香,王芳兴奋地说:“宅在家里一个多月了,终于迎来了春天,太难得了!”
张国良用相机记录美景。
前来赏花的游客张国良是一位资深自媒体人,他用相机记录美景,并通过网络让更多人欣赏。
“往年来赏花的游客可多了,村里还举办了杏花节,以花为媒增加村民的收入。今年杏花节取消了,来赏花的游客也没有往年多。”白庙乡工作人员赵洁宁说。
3月14日上午,在郏县安良镇蜂刘村北的兴龙岗生态农庄,39岁的男主人程纲举正陪着两名好友赏花。这里100多亩的中华杏李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迎风绽放,雪白的花儿开满枝头,置身其中如同来到童话世界。
程纲举说,他2017年承包了兴龙岗生态农庄,每到春季,这里的杏李、桃树、樱桃、梨树等相继开花,花瓣随微风飘落,特别美。
“今年的花看上去格外美,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游客张根栋说。
油菜花开美如画
昨天一大早,郏县居民高玲就和好友一起前往堂街镇观赏油菜花。
在宝象山西头的汝河西岸,数百亩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如同油画一般铺在河滩上。蓝蓝的天空与金灿灿的油菜花相接,风景如画。徜徉在花间小路,呼吸着油菜花的芳香,高玲和好友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美好,她说:“我得把这些照片和视频永久保存下来,珍惜疫情之下的春天之美。”
在田间劳作的张秀敏说,这里的河滩地特别适合油菜生长,种植面积有200多亩。
来自郏县的游客李利国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昨天,他约了两名好友带着“长枪短炮”来到这里,用一架无人机拍摄壮观的油菜花田,记录今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
姹紫嫣红斗芳华 阳春白日风在香
春暖花开,让我们戴上口罩去赏花
□记者 傅纪元
春风轻拂,暖阳高照。连日来,一幅幅春日美景在我市各地徐徐展开,在市区河滨公园、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各色花儿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严格管控后,市区各大公园广场陆续恢复开放,许多市民进入公园踏春赏景,尽享烂漫春光。
人们赏花热情高
3月14日上午,在河滨公园,人们戴着口罩在园内踏青赏景,秩序井然。公园工作人员杨玮娅说,河滨公园自3月5日恢复开放后,管理方时刻关注疫情防控,虽然周末人流量增加不少,但与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入园人数过多,园方将予以限制。
在河滨公园东门南200米处的容园,成片的紫叶李正尽情开放,不是樱花胜似樱花,春风拂过,落英缤纷。在成片的紫叶李中,一棵大叶含笑异常挺拔,大朵白色鲜花点缀在绿叶中,迎风散发出阵阵清香。公园工作人员常志业说,这片区域的紫叶李、大叶含笑都有15年至20年的树龄,其间公园几经改造,这些观赏植物都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目前紫叶李和大叶含笑正值盛花期,预计花期将持续到本月底。
在公园中部区域有一处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海棠园,一株株海棠花如期绽放,如霞似锦,格外娇艳。常志业说,海棠园内有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品种300余棵,花期可持续到3月下旬。在八骏广场(白马广场)东南角,市一高的地理老师秦学华正和家人一起欣赏一片美人梅,一簇簇红色花朵娇艳盛开,美不胜收。“天气好,空气好,出来走走精神百倍。”秦学华表示,在家里待了一个假期,眼下春暖花开,趁周日有空,一家老小来公园踏青、赏花,大家都十分开心。
据了解,眼下公园内进入盛花期的还有樱花、迎春花等。另外,月季园内的牡丹将于4月到5月盛开,1600棵高杆月季、20000棵大花月季将于5月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河滨广场北区域内还有一个月季广场,栽种有1000余棵高杆月季、万余棵大花月季,花期将从5月持续到10月。
红梅林成网红打卡地
在市区劳动路与湛北路交叉口东200米的河堤北岸,一抹似霞的绯红映入眼帘,这儿就是有名的网红打卡地——红梅湾。朵朵红梅花枝摇曳,花影绰绰,红得热烈,每一朵都彰显着生机与活力。湛河公园养护队贾晓东说,去年下半年,园林部门对这片100多棵的红梅进行创意修剪,每两三棵之间进行造型设计,这片红梅林的花期还将持续一周时间。“阳春三月是踏青的好时节。一家老小出来能看到这么漂亮的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更愉悦了。”市民董万军一边为家人拍照一边笑着说。
据介绍,湛河公园新华路至诚朴路段河堤北岸有紫玉兰300棵,花色喜人,花期持续到3月底;晚樱200棵,将于4月中旬开放。河堤南岸紫玉兰和紫荆正在盛开,花期持续到3月底。新华路至开源路段湛河南岸的海棠花、紫荆花正在盛开,花期持续到3月底。光明路湛河桥两侧栽种的晚樱预计到4月开放。据统计,湛河公园共栽植月季8万余棵、百日红1200余棵、桂花2000余棵、晚樱300余棵、红梅170余棵、蜡梅50余棵,河堤两岸观赏植物花期基本覆盖全年。
紫叶李为湿地公园“代言”
眼下白鹭洲城市湿地公园最“抢风头”的要属紫叶李了。在公园机动车停车场西侧,你会看到一种花开满树的乔木,一朵朵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整体看起来,好似一片片云朵降落于树间,特别惊艳。此时,两三个身着华丽汉服的女士正站在树下翩翩起舞,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拍照。白鹭洲城市湿地公园党支部书记杨洪涛介绍,湿地公园内有紫叶李千余棵,正值盛开期,预计花期将持续到3月下旬,是公园目前最迷人的景色。
另外,湿地公园内环湖步道沿线有海棠1000棵,预计4月上旬盛开;环湖步道沿岸1000棵碧桃即将盛开,将持续到4月上旬;园区西南处梨园700棵梨花也即将盛开,花期持续到4月上旬;公园西南区域500棵樱花已陆续开放,花期将持续到4月上旬。
请注意错峰出游
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白龟山水库北岸、新城区湖滨路沿线。在月季湖北侧,一片梅花开满枝头,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细细的清香。市民广场北侧的一片300余棵红梅林正迎风怒放,进入最佳赏花期,西北侧的成行红叶李也已经盛开。园林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湖滨路西段木栈道附近有一片白玉兰,预计到本月底进入盛花期。湖滨路沿线两侧景观带内,樱花、桃花、垂丝海棠、红梅等会在近期陆续绽放。
目前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园林部门周密部署,做好公园开放期间的疫情防控,各园区安排工作人员分组现场巡查及指导,宣传疫情防控,劝导不文明行为,确保市民游园安全有序。园林部门提醒市民,如果想去现场赏花,请大家在做好防护措施情况下,错峰出游,文明赏花,分散游览,保持与他人2米以上距离,切勿聚集、扎堆。
虽然戴着口罩 依然花香扑鼻
□记者 胡耀华
3月13日和14日,在鲁山县辛集乡、团城乡、四棵树乡、尧山镇等乡镇,油菜花黄得耀眼,辛夷和广玉兰散发着芳香,海棠花洁白如玉,山杏花粉里透红,还有一簇簇盛开的连翘花,十分显眼。
“虽然戴着口罩,但还是能闻到浓烈的花香。”在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境内的鲁峰山半腰处一片油菜地内,一名赏花女子兴奋地说。
鲁峰山距离鲁山县城不足10公里,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油菜花分布在山下的辛集乡三西村和半山腰,游客可驾车一直走到山顶。一到春天,这里就成了油菜花海,大老远就能闻见香味儿。
3月14日下午,在鲁山县西南部的团城乡,这里盛开的辛夷和广玉兰吸引了不少人。
辛夷花花朵大,花色有粉色和白色的,大面积花开时,看起来十分壮观。
团城乡文化站站长任延伟说,辛夷是中药材,目前该乡共有260余万株辛夷树,主要分布在该乡花园沟、牛王庙、五道庙等村,可年产辛夷150余万公斤,为当地村民创造经济收入约160万元。
“花很香,也很美。”在团城乡花园沟村,来自市区的张女士一边与花合影留念,一边说。
鲁山县教体局驻花园沟村第一书记姬中三说,花园沟村辛夷树在全乡种植面积最多,每年花开时,山上山下全是花,花园沟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受疫情影响,到团城乡赏花的人也不多。花园沟村28号农家院主人李天娥说,往年这时候她家天天游客爆棚,今年村委会有规定,外地人员一律不接待,生意冷清。
在鲁山县西部的四棵树乡和尧山镇,山杏、海棠和野生毛桃花正是盛花期,因疫情推迟复工的务工者和学生成了这些花儿的忠实赏客。
在尧山镇营盘沟村,正在赏花的尧山镇村民王二孩说:“很久没在家看花了,家乡的风景真不错。”王二孩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腊月底回来,正月初十就走了,今年的疫情让他再次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3月17日
健身应是三月天 当空彩龙醉春烟
□记者 牛超/文 彭程/图
3月15日,阳光明媚,碧空如洗。上午10时许,红梅、矮牵牛花给春日的鹰城广场增添了色彩。三三两两的市民戴着口罩或散步或健身。在健身步道旁,一条飞舞的“巨龙”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舞龙练出好身体
在鹰城广场,一位戴着口罩的阿姨牵着一根半米长的绳子,绳子的一头是龙头,龙身八九米长。随着她上下舞动绳子,一条红色“巨龙”在空中飞舞,一位老伯站在一旁指点。地上还放着一条黄色的“龙”,不同的是,这“龙”没有龙头,一端绑着一根半米长的木棍。
“今儿天气好,出来活动活动,好长时间没出门了。”阿姨说,她叫徐翠荣,老伯叫崔廷勤,他们夫妻俩今年都是65岁,家住市区和顺路惠泽园小区。他们舞的龙叫彩带龙,是自己做的。
崔廷勤在广场上舞起了彩带龙
崔老伯说,2010年前后,他患上肩周炎和颈椎病,“脱个T恤衫,手都抬不起来”。他到市工人文化宫闲逛,见有人玩空竹,便试着玩。2016年5月,他到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浦兴杯”空竹邀请赛,看到有人玩20多米长的空竹舞龙,他也要玩。“他们玩20多米的,我就玩30米的。”买不来这么长的道具,他就自己买来布让老伴帮忙做,现在50米的他也能玩了。
“我喜欢玩点新奇的东西,不想学别人已经有的那些,得跟上时代的潮流——创新。”崔廷勤说,空竹舞龙玩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迷上彩带龙。崔老伯说,他自创了彩带龙的新耍法,如蜻蜓点水、跳龙门、双龙起舞等。经过几年的健身锻炼,他的肩周炎、颈椎病早好了,“平时很少感冒”。
崔老伯说,现在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小区可以自由出入,又恰逢春暖花开,“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强身健体的好季节,希望大家放下手机,多到户外健身”。
大肚男变成肌肉男
在市区建设路西段平域伟弘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办公室,吕学伟身着黑色短袖正在骑动感单车,身上的肌肉块若隐若现,汗水顺着他的面颊向下流。
“活动到大汗淋漓才舒服。”吕学伟说,平时工作忙,他利用上、下班时间步行健身;他还买了动感单车、哑铃、腹轮机等健身器材抽时间锻炼。
吕学伟今年45岁,家住市区曙光街西段,是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的志愿者,身高1.78米,最重时118公斤。“因为胖,有时出去做个公益都困难,挺个大肚子,走个路都是喘的,各种和肥胖有关的病都找上门来,血压最高180,天天要吃降压药。”吕学伟说,五六年前他开始系统健身,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三四次。
“锻炼习惯了,两天不活动就浑身难受。”吕学伟说,疫情期间,他每周在家锻炼三四次,从不间断。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的体重降到了95公斤,以前松弛的肌肉也紧绷起来了,大肚子不见了,变成了一块一块的肌肉,血压也正常了。
锻炼身体的同时,吕学伟还坚持做公益。去年,得知西高皇街道天湖苑社区图书室缺少儿童书籍,他买了200多本书送到社区;今年2月19日,他又从尼泊尔高价买了25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送到西高皇街道、湛北路街道、西市场街道……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做好工作,做好公益……”吕学伟说。
骑车看景又健身
在白龟湖畔,不时有骑车的市民经过,黄辉就是其中一员。他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美景,不时还会停下车,拍几张照片。“好久没出来了,都快生锈了,趁着天气好景色美,出来溜达溜达。你看,这水可涨了不少,把树林都淹了……”黄辉说。
黄辉今年52岁,家住市区曙光街中段,爱好骑行。据他介绍,他骑车锻炼已经有10年了,最远骑行到山东微山湖。
“以前每周至少骑车转一天。周边的县、市不知道转了多少遍。今年春节,原本想出去,结果因为疫情在家待了一个多月。”黄辉说。
“先看看疫情防控形势再说,如果能出去了,就做个计划。现在先做热身运动,在周边转转。”黄辉说。
风暖百花次第出 黄髫小儿绘春图
□记者 邢晓蕊/文 张鹏/图
3月15日上午,大四女生杨柳带上画板,带着同样喜爱画画的4个小朋友到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写生。孩子们用画笔尽情描绘春天的美景,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
外出写生,孩子们盼了许久
暖风和煦,枝头花开,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处处都是春的气息。当天上午10点多,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公园踏春赏花,孩子们跑着跳着,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在人工湖北侧的一片花海中,小朋友们一字排开,拿着画笔认真作画。杨柳站在旁边不时指导着,时而还会拿着画笔为孩子们示范。
孩子们在桃树旁画画
杨柳是郑州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学画已近10年。一年前,她创办了自己的画室,教附近的小孩子画画。每个周末,杨柳都回来给孩子们上课。去年她曾带孩子们到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写生,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用心感受这个世界,增强观察力、创造力。
“今年这个寒假特别长,孩子们出不了门,在家时间久了肯定着急。我就通过微信指导他们画一画有关疫情的作品,有时也会通过网课教他们学剪纸、做手工。”杨柳说。
4个小朋友在画板上仔细勾勒着,他们的妈妈在一旁观看。
“一个多月了,孩子这是头一回来公园,看到桃花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6岁小女孩张泷羽的妈妈说,宅家的这段日子,孩子每天都要画上几幅画。“我们还一起做了一些游戏,比如套圈、打门球,想方设法陪她玩。”半个月前,张泷羽就盼望到公园写生。当天上午,她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公园等着老师和小伙伴。
杨松锐的妈妈王女士说,6岁的儿子早就想出来玩,当天一大早就起床了。“我们也是春节后第一次逛公园,孩子可开心了,一会儿看鱼、一会儿看花,沿着湖跑得满身是汗。”她感慨说,终于盼到了春暖花开,孩子们终于可以逛一逛公园,边赏春景边画画了。
尽情描画,把美景带回家
本来约好上午9点半到达公园,没想到,家长们带着孩子8点左右便赶到了。到了公园,隔得老远,孩子们就朝杨柳挥手,兴奋地喊着“老师”。杨柳说:“现在还是特殊时期,不能带着全班孩子一起来,有些遗憾。”
“老师,李花、桃花都开了,颜色真漂亮!”6岁半的尹珑睿在卫东区平马路小学上一年级,她最想画的是桃花。
“我看到小鸭子在湖里游来游去,很想画湖水和小鸭子。”杨松锐接过话茬说。
“老师,柳树发出了嫩芽,我们拽一根柳条当鱼竿,就可以钓鱼了。”5岁半的张祖溪奶声奶气的话,把大家全逗乐了。
“我想画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还有五颜六色的鱼。这里所有的美景,我都想画。”张泷羽伸长双臂大声说。
杨柳带着孩子们选了一处繁花盛开的地方。这里李花粉白,桃花娇艳,不远处还有怒放的油菜花,戴着口罩都能闻到馥郁的花香。支好画架,准备好水粉颜料,杨柳引导孩子们观察桃花的形状,在构图上给孩子们一些指导,简单地起笔示范后,便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孩子们用画笔蘸着小桶里的清水,仔细调和了颜料,开始尽情画。
蓝色打底作天空,白色和绿色调和一下画草地,然后是棕褐色的树干,朵朵艳丽的桃花……半个小时不到,一张张漂亮的水粉画便在孩子们笔下诞生了。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画出了桃花的绚丽,画出了花瓣随风飘落的样子。家长们喜不自禁,忙着给孩子们拍照留念。
杨柳期待着疫情赶快过去,她要带着全班小朋友一起外出写生。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风景满屏幕
□记者 王春霞/文 禹舸/图
3月14日,春光明媚,重新开放的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戴着口罩的游人三三两两在公园里赏花踏青,数名摄影爱好者也相约来到这里,捕捉美景。
孩子没课,她背着相机奔进春光里
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有一片紫叶李林,粉白的小花开满枝头,花海中,间或穿插着几株盛开的红梅,画面赏心悦目。上午8点多,记者见到李纳的时候,她正举着相机对准一株紫叶李上的花朵拍特写。
李纳是一名自由职业者,2014年爱上摄影,手上拿的相机,机身加镜头要2万多元。“疫情期间没法出来拍,这是公园开放后第一次过来。”戴着两层一次性口罩的李纳说,“不过,我们小区绿化不错,前几天在楼下院子里拍了拍。”
李纳的孩子上初三,面临中考,疫情发生后她一直在家陪着孩子上网课。“赶上这疫情,今年特别紧张,好在老师讲得很好,孩子可以合理利用时间,还省去了上学放学耽误的时间,听不懂可以回放,除了互动少点,其实还是挺方便的。”李纳看起来并不焦虑。她笑呵呵地说:“今天是周六,孩子没课,自己在家学习,我就跟摄友约着出来啦。出来一次,要拍几百张,回去能挑出来一两张满意的就不错了。”
边拍边讲,摄影公益课在花海里进行
与李纳一起采风的几位摄友,都是“你问我答聊摄影”群里的群友,有的还是从郏县赶到市区的。
群主“小岛”也来了,他是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的职工,名叫黄治伟,业余从事摄影已30多年,在鹰城摄友圈颇有名气,曾在市文化艺术中心讲过公益课。
疫情期间,作为党员的黄治伟主动到所属辖区曙南社区请战,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一些防控宣传工作,直到3月初单位复工。“这是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和摄友相约出来。”他开心地说,“心里敞亮,就像今天的太阳一样。”
上午9点,大家拍了一会儿之后,黄治伟在林中一块空地上铺好一块布,将随身带的100多张洗好的照片摊在上面,几位摄友围了过来。他这次为摄友讲的是关于图片的编辑:“拍照其实跟写文章一样,就像你把新华字典上的字都认全,也不一定会写文章。拍一张照片相当于认一个字,你要想让你的图片更有故事性,你得学会编辑。”
这次他带的照片都是花,有虚有实,有全景有特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你要把审美带到自己的照片中,你的照片就独具个性。”他说,“现在大家都爱发美篇,你拍了很多照片,如何把这些照片串起来,如何起承转合……”
10点多,课结束了,摄友们每人手持一张喜欢的照片,在一树盛开的红梅前合影留念,笑意从他们口罩上面的眼角眉梢处流淌开来。
穹顶花廊下,他们搭起帐篷
3月14日中午,年届六旬的李德竹和老伴与一对朋友一起驱车来到了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赏花拍照。这里的山不高,山上装了很多大型风力发电机,丘陵上种满了桃树和李子树。李子花初开,桃花含苞待放。村子的防控卡点刚撤没几天,游客们便驱车纷至沓来。
“去年来晚了,花都快谢了,今年早点来。”简单吃了自带的午餐,他们便来到山坡上一片美丽的李子林,粉白的花朵在苍劲有力的枝干上簇簇开放,修剪整齐的枝干伸向两边,形成一排排穹顶花廊,令人叹为观止。
李德竹端着相机上下左右,如饥似渴地拍摄起来。她的朋友在李子树下搭起了帐篷,她跪在地上为朋友选角度,留下一个个美丽的瞬间。
李德竹是市畜牧局退休职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评“平顶山摄影十杰”。年轻时便热爱摄影的她,退休后更是把摄影当成了“主业”,多幅作品发表在《中国摄影》杂志上。
今年春节前夕,她精心整理制作的《家庭相册》在市群艺馆展出,她的《家庭相册》中记录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历程,也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老照片配以朴实隽永的文字,温馨又令人感动。
疫情期间,李德竹一直待在家中不能出门,看到那些前线抗疫的报道,许多感人的瞬间让她落泪。小区解封后,她先是到郏县拍摄开花的老梨树,接着又来到刘文祥村。
李德竹的心态很年轻,她爱制作美篇和玩抖音,她说,这是对自己老年生活的一种记录,算是老有所乐吧,“摄影人善于发现美,看到美景就想拍摄下来,让别人看到咱平顶山也挺美的。”
闲来垂钓碧溪上 喜待鱼儿来饵边
□记者 王辉/文 禹舸/图
3月15日,风和日丽,市区钓鱼爱好者赵军辉等一行数人驱车来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东滍村西一池塘附近,与头天下午抵达这里的两名钓友“和平鸽”、张红军会合,相约在此垂钓。
钓鱼是一种乐趣,不在乎收获
阳光下波光粼粼,岸边杨柳依依,金黄的油菜花香气四溢。车停岸边后,赵军辉拎出渔具和凳子,兴奋地坐在池塘旁边撒下鱼饵,架起鱼竿,静等鱼儿上钩。
进入不惑之年的赵军辉,是平煤神马集团下属一家企业的职工,钓鱼多年,足迹遍布全国,许多有名无名的江河湖泊都留下了他挥竿垂钓的身影。几年前,他和几位钓友驱车跑到丹江口水库钓鱼,意外遭遇了11天的连阴雨。连阴雨导致水库水位上涨,他们进入水库库区的唯一一条通道被淹没在水中,几人被困在库区一角无法动弹,手机或没电或无信号,与外界失去联系。后来,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也吃光了,一个星期都只能炖鱼充饥。一周后,水位下降,他们才出了库区。赵军辉笑着说:“有了那次经历,我再也不挑食了。”
说话间,赵军辉挑起鱼竿从鱼钩上取下一条一拃长的小鱼——他开张了。但旋即,赵军辉又把小鱼放生了。原来,他喜欢“逮大(鱼)放小(鱼),钓获放流(放生)”,特别是阳春三月正在产仔的鱼,只要钓上来,他一定会放生。
赵军辉说,这样做一是为了“年年有鱼”可钓,二是水里有鱼才能改善水质保持生态平衡。“我的鱼竿是手竿,鱼钩上没有倒刺,这样对钓上来的鱼没有多大伤害,可以随时放生。”去年开春,他和十几位钓友前往南阳鸭河水库钓鱼,三天两夜,几乎人人都钓上了一二百斤,但其中大部分都被他们放生了。他说,钓鱼是一种乐趣,他只享受沉醉大自然的钓鱼过程,而不在乎自己有多少收获。
看见水就兴奋,就想去钓一把
今年47岁的“和平鸽”(网名)在市区一私营企业供职,他头天下午从市区团结路赶到这里安营扎寨,夜钓整整一个通宵,崭获十几条鲫鱼,但却看不出倦意。他说,自己业余时间很喜欢钓鱼,但因为工作忙,同其他钓友相比“出勤率”较低,每次出来钓鱼都是一种奢侈,因此特别珍惜时间,能多钓一会儿是一会儿,虽然熬了一夜,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坐在池塘边甩钩。
比“和平鸽”小两岁的张红军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他40多年的人生旅程中,有20年的业余时间是在江河湖泊岸边的垂钓中度过的,用他的话说:“只要看见水就兴奋,因为水中有鱼,有鱼的地方就想去钓一把。”平时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看见水就减速,常常忍不住朝有水的地方瞟一眼,看看那里是不是适合钓鱼。也因为喜欢钓鱼,所以一到周末就心神不宁,恨不能立刻飞向水边,支竿钓上一把。
就在张红军讲述自己的钓鱼经历时,赵军辉的鱼又上钩了。令人称奇的是,
他居然一竿钓到了两条鱼。赵军辉开心地说:“这叫双飞。”
赵军辉说,他和“和平鸽”、张红军等一些钓友外出钓鱼时,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离开自己的钓鱼区域时,要把自己产生的各种垃圾以及他人制造的垃圾收拾干净带走。有一次,他们十几个钓友在清理垃圾时,借来一辆三轮车,一共运走了11车垃圾。
3月18日
布谷声中寻野菜 青草地里话家常
□记者 李霞/文 李英平/图
阳春三月,春芽萌动,荠荠菜、面条菜、婆婆丁调皮地从田间地头探出头来。不少市民拎着塑料袋,拿着小铲子,和亲友一起挖野菜。餐桌上,一道道野菜,或清苦或鲜甜或爽脆,吃到嘴里,或许这就是许多人心头“春天的味道”。
3月16日,周庄村外的田野上,胡艳美(右一)和儿子一起挖野菜。
相约挖野菜 桃园深呼吸
几天前,家住卫东区五一路街道铁北小区的牛常茹在朋友圈中晒出了自己与儿子在郊外挖野菜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是啥野菜?”“看着不赖!在哪里挖的?”“这野菜咋吃呀?”
“这是荠荠菜,用它摊煎饼、包饺子都中,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带大家去见识见识!”3月15日上午9点多,牛女士与她的3位朋友碰面,到她上次去的地方——卫东区申楼街道王斌庄村附近一桃园内挖野菜。
桃园位于一大片麦地旁,粉色的桃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少荠荠菜贴着地面,挨挨挤挤地生长着,在微风中摇曳。
“好美啊!憋这么多天了,还是第一次放风,得劲!”见到美景,牛女士的朋友王娜忍不住摘下口罩,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后,拿起手机一阵狂拍,然后才蹲下挖野菜。
“挖野菜不能用手扯,得用小铲先割断根再把它挖出来。要挖就挖这种小一点、嫩一点的,如果开花了最好找茎短花少的,老了就不好吃了……”牛女士今年46岁,在市园林绿化中心工程四公司上班,一会儿工夫就挖了半塑料袋,她边挖边给大家“传经送宝”。
带娃挖野菜 亲近大自然
远处的油菜一片金黄,近处的麦苗绿油油……3月16日上午,趁着天气晴好,家住卫东区五一路街道河西社区康馨花园小区的胡艳美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市区黄河路东段周庄水厂附近挖野菜。
今年8岁的郝懿一脸兴奋,得意地举着一棵他挖的野菜向大家“炫耀”。他说,自己在妈妈的指导下认识了灰灰菜、麦蒿,他还要多挖一些野菜喂家里怀孕的小兔子。
“带孩子挖野菜,主要想借此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多长些见识。”在市区神马大道中段开家电维修店的杨惠英也带着8岁的儿子李泽谦来这里挖野菜。她说,她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挖野菜,回家后母亲会换着花样做野菜给一家人吃,那是她记忆里的美味。
吃的是野菜 挖的是情怀
“小时候在农村,一到春天大人小孩都会拎着小篮子到田野里挖野菜,回家洗干净蒸好,加上蒜汁一调就能顶一顿饭,现在年纪大了,每次挖野菜都会想起小时候的情景。”3月16日下午,在湛河区北渡街道汴城村西头女贞树林里,家住市区河滨公园附近的张生荣带着儿子、儿媳和小孙子挖野菜。她说,麦蒿可以用来炒鸡蛋,荠荠菜可以用来包饺子,茵陈蒸着吃或者泡水喝都中,都是春天的味道。在距离张生荣不远干枯的水渠边,3位老人拿着塑料袋和小铲子在忙活,她们身边的几个大塑料袋都装得满满当当。
“就当遛弯儿锻炼身体了,虽然市场上也能买,可没有自己挖的有味道。我们挖的不是野菜,是乐趣,是情怀!”65岁的刘姓老人说。3位老人是多年的老邻居,年年春天相约挖野菜,往年2月中旬就出来挖了,今年受疫情影响时间往后推迟了。
熟识各种野菜的张生荣提醒,外出挖野菜也是有讲究的,最好选择田间地头、山间、果园里的,不要在公路边、公园、绿化带内挖,因为那里的野菜有可能被喷过农药或杀虫剂,也有可能被汽车尾气污染,不宜食用。另外,挖野菜最好跟着有经验的人一起,不认识或不好辨别的野菜要“敬而远之”,以免误食。
春日自得闲中趣 且趁东风放纸鸢
□记者 王春生/文 张鹏/图
3月16日,市区湛河两岸柳色青青,和风吹拂,一派春日盛景。一些市民戴着口罩走出家门,来到河堤上放风筝,尽享疫情退散后的春日好时光,天空高飞的风筝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月17日上午,在鹰城广场,老人和孩子一起放风筝。
数他的风筝飞得最高
“妈妈,你快看,这只风筝飞得可真高啊!”3月16日下午4点多,在西苑小区北边的湛河南侧河堤上,一位老者的风筝高飞空中,让跟随母亲路过此处的一个小男孩很兴奋。
“放得好,还能飞得更高,你会不会啊?”看到小男孩感兴趣,老者笑着问。老者对小男孩的母亲说,可以先买个小风筝放着玩儿,然后慢慢再放大风筝。旁边还有几位年长者也在放风筝,与年轻人或孩子奔跑着放风筝不一样的是,这些老人放风筝显得很安静,或站或坐,悠然自得。其中,王姓老者放的是雄鹰风筝,他说,退休后就慢慢喜欢上了放风筝,“放风筝有益身心,还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童心,挺好的。”王老伯笑言现在老年人成了放风筝的主力军。
在这几位放风筝的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张守臣,今年已76岁,他是当天下午把风筝放得最高的人。
“这会儿风不是太大,风筝飞得有200米高。”张守臣坐在一个自带的马扎上,手握风筝线轮,仰头看着高空中几乎静止不动的风筝说,如果风力再大点,能放300多米高。
风筝在空中飞得很稳,张守臣腾出左手指着他的风筝线轮说,线全长500米,风筝放得最高时线轮上只剩下一小半。
他放的风筝在高空中高得已看不出图案,他说他放的是一只蝴蝶风筝,而他随身带的还有笑脸风筝、老鹰风筝,“只放一只有点单调,多拿几只轮换着放。”
张守臣说,他十几年前就退休了。这几年他一直坚持每天放两个小时风筝,几年下来,颈椎病已经不治自愈了,“现在我身体很好,可以说是放风筝带来的效果”。
放飞好心情
3月16日下午,住在市畜牧局家属院的杨志强老人来到河堤上准备放风筝。他手里拿的是一只老鹰风筝,因为风力太小,他几次试放都没有把风筝放起来。
“放风筝没风不行,风太大也不行。”杨志强说,他放风筝至今已十年了,除了在离家不远的河堤上放之外,他平时还到河滨广场、鹰城广场去放风筝,“家里风筝有二三十只,最大的一只风筝有二三十米长,是个龙形风筝”。
杨志强今年70岁,他说退休前一直在鲁山县下汤镇教学,十年前退休后来到市区居住。
“放风筝没有多大技巧,很好学。”杨志强说,他老家在下汤镇农村,小时候在家时曾用纸尝试着做风筝,但纸做的风筝从没放起来过。来市区后看到不少老年人放风筝,就跟着玩了玩,“没想到一玩就上了瘾了,把小时候的梦想实现了”。
杨志强说,他在学校一直教语文,他随口背出那首有关放风筝的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他说,以前都是小孩子放风筝玩,没想到现在像他这样的放风筝的老人大有人在。
“放风筝的好处可真不少,既愉悦身心,又锻炼身体。”他说,以前患有糖尿病得打针,放风筝这十年来,身体一直很好,慢慢地就不用打针了。
“放风筝需要随时对空中的风筝与风力作出判断,对手中的线作出调整,当你全神贯注放风筝时,啥烦恼、不舒服都不会去想了,大脑也得到了休息。”对于放风筝的好处,他侃侃而谈。
杨志强说,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待在家里一个多月没出来,“可把人着急坏了”。这些天能出外活动,他天天出来放风筝,“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一天不放风筝都会着急,就像少点啥似的。放风筝不仅仅是放风筝,放的是好心情啊!”
一树新栽益四邻 恍如梦回旧山春
□记者 高红侠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每年3、4月份是植树的最佳时间。一些市民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或附近的山坡上,植下一片绿、种下希望,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全家总动员 植树山坡上
3月15日上午,春光明媚。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微风轻轻地吹拂着面颊,很是舒服。在新华区焦店镇张庄村通往落凫山的山坡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粉色的桃花,在绿油油的麦田映衬下,错落有致、交相辉映,三三两两的村民正挥动着铁锹在山坡上植树。
3月15日上午,在新华区焦店镇张庄村通往落凫山的山坡上,宋建新(图右)与家人一起栽种核桃树。记者 李英平 摄
张庄村第四村民组的村民宋建新今年55岁,有一儿一女,女儿已成家,儿子在市区打工。当天,他们全家总动员,一起到山上植树。
来到自家地里,宋建新和妻子合力栽种核桃树。树放进树坑后,他用脚绕树一周将土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听专家说,这样可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咱也学着科学种树。”他说。随后,他填土、浇水,将树苗栽好后,又覆上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现在政策可好了,植树不仅免费发树苗,而且管护得好还有补助。”宋建新说,他家在山上的地有三亩多,由于处在半山坡,地薄,再加上距离水源远,浇水不方便,种的玉米、麦子、油菜等农作物基本都是“靠天收”。若风调雨顺阳光足,还能收点儿粮食;若遭遇干旱,有时候连种子和肥料的钱都要赔进去。村里宣传要在山上搞果树连片种植,他与村民都积极报名参加。为了提高果树的成活率,他还与附近村民租来拉水车浇树,“好好养护,过不了几年就可以结果子了”。
宋建新说,以前这山坡上光秃秃的,黄土裸露。遇上刮风天气,尘土到处飞扬,连空气都是灰蒙蒙的。去年根据新华区政府要求,村里组织村民将辖区五个渣场用推土机推平,又用几米厚的黄土覆盖,种上了百日红、金枝槐、红叶石楠、大叶女贞等植物,还在渣场原址建了游园、公益林。植物多了,附近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种树保护环境,咱也为环保出一把力。”宋建新说。
伙伴相邀约 种花小区里
3月17日上午,在市区矿工路东段世纪阳光小区,8岁的李源全在网课结束后,迫不及待地催促妈妈全红霞与他一起下楼,为前不久他和小伙伴一起种植的月季浇水。
“春天来了,让孩子们植树种花,就是种下一片希望。”全红霞说。每年植树节,她都会引导儿子参加一些植绿活动。今年虽全民抗疫,但他们坚持多年的活动也照常进行。3月初,她带领儿子在邻居那里移植了一棵无花果树,然后与儿子亲手种在小区里。
植树节前,小区业委会主任常连明在业主群里倡导业主自发植绿、护绿,得到业主积极响应。居民王红捐出自家盆栽的8棵月季,杨家诚、张家晗等几位小朋友积极报名栽种。3月12日下午,在大人的带领下,李源全、杨家诚和张家晗等人来到小区楼下,选择小区绿化带缺失的地方栽种月季。
几个小伙伴在大人的指导下挖坑、封土、浇水,个个像模像样,忙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完工。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月季,他们虽然累点儿,但觉得很开心。“通过自己动手种植,我们才体会到园林工人的不容易。从今往后,我们一定会爱护花草树木。”13岁的张家晗说。他感觉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还会参加。他还希望,疫情过去,春暖花开,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平安归来。
老翁白首似少年 身轻如燕竞登山
□记者 王辉
春暖花开的日子,市民竞相外出踏青、赏花,登高望远。3月16日上午,前往山顶公园爬山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既有八旬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
八旬翁,写作登山歌
3月16日,在登山的人群中,有一个身穿浅绿色T恤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这位老者稳健有力的登山步伐丝毫不亚于年轻人,他叫孔祥义,今年80岁。
3月16日上午,80岁的孔祥义在登平顶山。他如今保持着两三天就登一次平顶山的习惯,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记者 彭程 摄
孔祥义家住市区东安路中段96号院。这是他今年开春以来第二次爬平顶山,上一次是在3天前。他平时喜欢爬山、慢跑和快走。刚退休时,他几乎天天爬平顶山,现在年纪大了,一般两三天爬一次,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夏天下雨时,他打着雨伞来爬山,山顶公园天梯上水流顺梯而下,如同瀑布一般,他扶着天梯一侧栏杆拾级而上,直达山顶,登顶的快意油然而生。冬季下雪时,他脚蹬长靴,沿山顶公园下的长坡踏雪攀高,脚踩在雪窝中深一脚、浅一脚的感觉很美。手扶栏杆爬到山顶后,望着山脚下的平顶山市区和远处的山川,那种“江山如此多娇”的感觉,让人心潮澎湃。
孔祥义曾作过一首登山运动歌:“登山运动兮,心脏肺脏血管畅。汗水流淌兮,毒排光。入森林兮,氧吧房。大风吹兮,歌声扬。雨水淋兮,真清凉。阳光晒兮,补D(钙)强。常运动兮,骨密良。登山、快走、慢跑兮,身体矫健,轻步走四方。”
五龄童,也爬平顶山
3月16日上午,络绎不绝的登山者中除了有孔祥义这样的老人外,还不乏四五岁的孩子。家住市区东环路平煤神马集团十矿家属院的常青女士,与邻居王女士分别带着她们四五岁的儿子,来爬平顶山。两个小朋友向钰琪和张林熙,分别在妈妈的陪伴下,一步一步沿着山顶公园天梯向上爬。两个小家伙表现得很坚强,累了,他俩就坐在台阶上晒晒太阳,休息一会儿,吃点零食,喝口饮料或开水。然后,两个小家伙在妈妈的带领下继续往上爬。
常青说,疫情期间,她带着儿子向钰琪一直待在农村老家没出门。前几天,听说山顶公园重新开放了,她返回市区后,决定带着儿子来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感受春暖花开的气息。
爬山人群中,最为活跃的是一群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平顶山市一中、市二中和平顶山技师学院。小伙子们在天梯台阶上生龙活虎,你追我赶,朝气蓬勃。第一个登顶,是他们的目标。他们中间的宗帅彬、李帆和余壮等8名学生,曾经是初中同学,约定于3月16日上午来爬平顶山、上山骑马。16日上午8点左右,他们来到市区新华路北段开始爬山,不足一个小时就爬上了山顶。爬山之余,他们还不忘打开自己的手机上网课。
勤锻炼,身体倍轻松
当天上午9点多,孔祥义结束了爬山活动。当时,他的手机计步软件上显示,从当天早上6点左右出家门,到爬上山顶,再由山顶公园东侧水泥路步行下山至新华路北段,全程18.18公里。如果再加上他从新华路北段返回市区东安路家里的路程,他当天上午的全部行程逾20公里。
孔祥义说,长期坚持登山、快走或慢跑,能促进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锻炼了心肺,一天下来,感觉身体很轻松,心情舒畅,吃饭很香,而且饭量很足。每年体检,医生都说,他的血管很有弹性,身体各项机能和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因为身体素质好,孔祥义在2018年跑完了在周口举行的半程马拉松,还参加了庆祝澳门回归19周年的线下马拉松,并获得颁发组委会的证书。去年,他还参加了郑开马拉松赛,用时5小时15分29秒跑完了42.195公里全程。
3月19日
河谷牧春。3月17日下午,鲁山县库区乡王村附近河谷,几头牛在灿烂的油菜花田中觅食。记者 禹舸 摄
胜日寻芳莫辞频 钢城光景一时新
□记者 杨德坤 文/图
花红、柳绿、湖潋滟,初春的钢城姿色动人。
3月15日,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漯河市舞阳县居民郑钧带着一家五口驱车来到二郎山景区游玩,“这个季节的舞钢舒爽宜人,每年的这个时候家里人都会来一趟,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时间上稍稍推迟了,可终究没有辜负这么好的山、水、林、城” 。
连日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憋”了很久的周边居民,趁着春日暖阳,纷纷驱车来到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的舞钢市,爬山、赏花,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穿过10公里花海长廊
“春天的花和夏日的雨”对于爱写诗的微友“小幺”来说,是她的作品中不能略过的元素。今年33岁的“小幺”是驻马店市文学圈里的名人,出有小诗集,开有微信公众号,常常在游山玩水间寻找灵感,美文很受圈里朋友欢迎。3月14日,在通往二郎山景区的S241平驻路舞钢段,“小幺”找到了自己诗歌的“灵魂归宿地”——10公里的花海长廊,让她诗兴大发。
游客在十里花廊拍照
S241平驻路舞钢段铁山大道至尹集镇南路段,笔直宽阔的道路两侧红梅海棠争斗艳、油菜花开扑鼻香,微风吹过、花瓣雨落,沿途的花海长廊为这一段路披上了五彩衣,引得无数车辆、人员驻足“打卡”,不少新人还专门赶至此地拍摄婚纱照。
这一段道路依山临水,沿途过石漫滩大坝后,经过二郎山景区、尹集镇及九头崖景区等地,是舞钢市谋划全域旅游的一条重要自然景观带,也是马拉松赛道的重要一段。据了解,该市近年来按照“畅、洁、绿、美、安”要求,以“打造美丽公路”为目标,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海模式对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持续开展绿化补植补栽活动,目前仅这一段路已补栽小叶女贞、红叶石楠2500平方米,海棠、樱花、梅花等1700余株,补栽草坪680平方米,摆放观景石23块,多色彩、立体化、全方位,已让这一处道路的颜值提升工程初见成效。“人在车中坐,车从花间行,是今天我们的共识,拍照拍得手疼,生怕错过一个镜头。”“小幺”说。
景区旅游持续回暖
龙泉湖南岸的二郎山、灯台架景区,是我市今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功后第一个获批开放的旅游景区。漫步景区湖边栈道,微风吹拂,杨柳依依、竹林沙沙;隔岸观湖,对面的座座高楼掩映在山林水畔,游客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照。
“这里植被茂密、负氧离子高,还能换一个角度看舞钢,心情格外舒畅。”在舞钢市医疗系统上班的陈艳娟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3月15日,趁着周末好天气,享受免票政策的她和家人一同来到二郎山“氧疗”。“前一阵子工作节奏紧,一个多月没回家,白天黑夜连轴转,更没时间陪家人,今天趁着好天气、好景致陪陪孩子,再幸福不过了。”
景区副总经理张培娟说,刚刚过去的周末,景区累计迎来近800名游客,创下自上月22日景区开放以来新高,“今年疫情后开放以来,二郎山、灯台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不少,但就当前来看,回暖迹象明显”。利用这个特殊的“游客回归期”,景区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推出较大力度的门票优惠活动,对医护人员等予以免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抓住时机对景区进一步美化、绿化,在山门处修建的大型生态停车场正在加紧施工,增加踏青打卡、“梦幻空间”、林屋民宿等项目,提升服务功能,为即将到来的槐花节以及全国摩托车林道挑战赛等蓄力准备。
玩得开心,也要玩得放心
“进景区先测体温,我们也理解。舞钢至今保持着疫情‘零确诊’,这很难得,让人潜意识里有一种安全感。”来自平顶山市区的游客邓松山说,这也是爱好旅游的他把今年出游第一站选择在舞钢的原因。在对入园游客做好体温测量及信息登记的同时,二郎山、灯台架景区还在人员、设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确保游客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此外,景区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景区讲解员讲解采用电子设备讲解;对日接待量超过300人次的,安排专人提醒游客分批通行、间隔游玩;景区宾馆和餐饮场所暂不对外开放。
风吹绿畦碧浪翻 汗滴禾下菜蔬鲜
□记者 杨德坤 文/图
昨天,临近中午,在舞钢市八台镇彦张村,郭广伟在自家的大棚里给番茄打杈,即将挂果的番茄苗在棚内一字排开、郁郁葱葱。天气转暖,塑料大棚里的温度比外边高出不少,忙碌了大半天的郭广伟满头大汗。
彦张村位于八台镇北部平原区,是蔬菜种植大村,全村蔬菜种植面积520余亩,建有大棚220余座,是舞钢市有名的超市“菜篮子”、城市“后菜园”。郭广伟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有大棚11座、95亩,种植的多数是番茄、芹菜、莴笋等大众菜。“建一座大棚1万多块钱,后期还需要施肥、管理以及大棚的管护,一座大棚一季儿能见七八千块钱,两三年能回本见利。”郭广伟说,为便于生产管理,他和家人大部分时间就住在菜地边的简易房里。
当天,气象部门发布大风蓝色预警。“蔬菜大棚冬天怕雪压,其他季节怕风刮。”为了应对大风天气,50多岁的菜农张德兴中午顾不上吃饭,和家人在自家的菜地里加固大棚。张德兴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守着二亩地秋麦两季种粮食,收入低,后来开始种菜,年收入五六万元,家里盖了新房,孩子大学毕业,2015年光荣脱贫。“原本有4座大棚,因为缺人手忙不过来,再加上流转的地额外增加了成本,年前拆了两座,剩下两个大棚,种有茄瓜、芹菜等。”张德兴说。
疫情防控期间,彦张村的蔬菜遭遇销售难题,村组干部及菜农向政府部门发出求助。八台镇党员干部利用各自的渠道资源,积极对接商超、菜市等,将蔬菜滞销信息发至该市的“物资保障微信群”寻找销路。最终,一个个电话打进来,一辆辆菜车运出去,“彦张菜”由滞销变畅销,最后一度脱销。“最多时,俺一天曾卖了1500多公斤菜,全村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售蔬菜50多吨,一棵菜也没糟蹋,并且还建立了不少稳定的供货渠道。”郭广伟说。
人勤春来早。郭广伟说:“一年到头也就过年那两三天能歇歇,剩下的时间不是在田间就是在地头。希望以后风调雨顺、市场好转。”
春在村头油菜花 陌上老农拢桑叉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3月16日上午,春光明媚,郏县堂街镇段李庄村村民李国正家门口,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耀眼夺目。李国正(下图)和几个村民在门口忙着制作桑叉。
桑叉是一种传统农用工具,由桑树制作而成,用于叉柴、叉草或叉秸秆类农作物。今年68岁的李国正介绍,他们村种植桑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全村种植桑树50多亩。他家种有两亩,每年可制作300多把桑叉,仅此一项就可收入12000元以上。“年龄大了,下力气的农活都不能干了,制作桑叉不累,干着还挺开心,也增加了家庭收入。” 李国正说。
在李国正家门口西边,建有一个烤桑叉的洞,他的老伴在下面烧着柴火,不断增加温度。在洞上面,81岁老人谢中贤将一棵棵桑树用钩子吊起,在洞内蒸烤,待桑树皮烤蒸软化后,再提出脱皮、压捏。
谢中贤老人介绍,桑树从幼苗到成熟一般需要三到五年的生长时间。桑叉制作是一项颇具技术含量的手艺,要经过拢、捏、烧、烤等十多个制作流程后才能完工。老人说,他家种植有半亩桑树,疫情缓解后,他砍下35棵长成的桑树准备制作桑叉。经过大家半天的忙碌,桑叉变成了半成品,“再定形十来天,确保桑叉不变形就可以拿去卖了”。
今年55岁的村民李发喜说,桑树浑身都是宝,皮和叶子均可入药,桑叶还可制作成保健茶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桑椹果幼时青绿,成熟后呈黑紫色、紫红色,酸甜可口。他就是看中了桑树的好处多,在6年前就开始培育桑树苗出售。去年,他种植的10亩桑树苗以每棵2元的价格出售,收入10万元,“前天一个禹州的客户把我今年种植的桑树苗买走了半亩,收入10000元”。
3月20日
3月17日,鲁山县昭平台库区乡王村附近,金色花海和苍翠青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引来游客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记者 禹舸 摄【春天里·生命和城建的春天】集中报道
以下为报道链接
3月19日【生命里的春天】
宋依纯:
大四获保研资格 宅家时光亦充实
宋依纯在线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讲课
□记者 李科学/文 李英平/图
昨天上午,22岁的宋依纯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在线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讲解微观经济学课程。性格阳光、活泼开朗的她十分爱笑,被学弟学妹们叫作姐姐。
宋依纯家住市区开源路平高社区,目前是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作为一名妥妥的学霸,宋依纯大一就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大学期间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各种大学生比赛并获奖,还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在学校的专业排名全系第二,也因此获得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已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录取。
寒假至今,宋依纯一直待在家中,写完毕业论文,就作为老师的助教为学弟学妹们讲课。目前,她最期待的是学校的返校通知。
宋依纯的自述
|大四获得保研资格,宅家的日子也很忙碌
按照计划,今年6月份我就该毕业了。我没有找工作,因为想继续深造,大学期间成绩也比较好,获得了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也就是俗称的保研。
保研其实正规名称叫推荐免试研究生。学校给专业成绩在前百分之几的学生推免资格,拥有资格的学生就可以申请想去的学校和想学的专业。当然,学校会对学生资格进行考察,继而进行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通过的话才能获得录取资格。这其实也是平时长期努力的结果。
目前我已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电子确认录取,录取通知书会和考研的同学一起发放。不用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我比起很多人来说已经很幸运了,努力与幸运分不开嘛,越努力越幸运。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还是很开心的。
寒假我基本一直待在家里。1月初刚回来的时候,有时还出去转转,自从疫情管控以来,就自觉不出门了。我每天基本上都是在看书学习,毕业论文写完,就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我挺爱做饭的,经常给家人做午饭。晚上一般比较轻松,会看看电视、练练书法、下下棋,放松一下。我每天都坚持做五禽戏,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对未来充满信心
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在家上网课,做网课助教这件事说来也比较有趣。我的一个老师和我关系挺好,时常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大四已经没有课了,加上我基础不错,毕业论文写完后,老师相信我的能力,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她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助教,我很开心地答应了。上课的对象是大一的新生,挺有意思的,有很多人都不叫老师,直接叫姐姐,挺可爱的。有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在我看起来很简单,却很困扰他们,所以我多次提醒自己要有耐心。通过做助教,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解了老师的辛苦,重复的内容要讲一遍又一遍,年复一年;还要备课,设计批改作业,真的很不容易。
我很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我即将就读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武汉,最担心的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居民,他们受了很大的创伤。我很心痛,希望一切都能尽快好起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等到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到时欢迎大家来武汉做客。
3月20日【生命里的春天】
日暖山野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
合作社老板张强:自主创业一“艾”到底
昨天,杨向科(中)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向张强(右一)讲授山艾种植管理和品种改良。
□记者 胡耀华 文/图
3月18日,天气晴好。鲁山县一强山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艾条车间内,49岁的合作社老板张强正在检查合作社复工后的生产情况。车间内,艾香味儿扑鼻。伴随着嗡嗡嗡的机器声,村民李爱凤、张娜和刘秋珍三人有条不紊地分拣着刚刚制出的艾条。
“平时车间有五六个人工作,疫情期间,我们不得不减少了人员。”张强说,乡政府有要求,生产不能忘防疫,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鲁山县一强山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鲁山县仓头乡薄坪村,主要生产艾绒枕、艾条、坐垫、艾草足浴粉和养生座椅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强着急得不行,工厂无法开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客户需求量又大。一个月前,在仓头乡杨向科乡长的积极协调下,合作社顺利复工。之后随着疫情逐渐缓解,产品能顺利邮寄了,张强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张强的自述
|走出农门追求梦想
记事起我家就穷,为改变家庭经济条件,父亲尝试着经商,结果买到了劣质货,损失了上万元。40年前的上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家里更穷了。
高中毕业后,我到离家不远的石龙区一家石材厂工作过。1997年,因石材厂效益不好,我只身去北京闯荡,并先后应聘到北京两家报社负责广告和报纸发行。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2015年,我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一旦下定了决心,我就努力把追求的事业做出一番精彩来。
生产车间艾柱制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市场,杨向科(中)要求必须质量第一,满足客户需求。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离开报社不久,福建一家公司找到我,让我去他们企业做公共关系事务部经理,虽然年薪不菲,但总觉得终究是给别人干活儿,我就想做自己的事儿。
此时我想到了艾灸,我的膝关节疼痛多年,最终用老家的山艾灸好了。为此,我专门去南阳、上海做艾产品的企业考察,上海一家企业销售的艾片一盒只有10片,售价近200元;《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里也有关于山艾能治疗多种疾病的介绍,我最终决定利用老家的山艾闯出一片市场。就这样我回到老家,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先期租地200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于2016年3月成立了鲁山县一强山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张丙须、王磙场等58户村民成为合作社社员。
合作社成立后,我将生产的首批艾产品送到了北京,并在北京建了艾产品展厅,产品很快就受到消费者欢迎,前往订购的客商越来越多。
我老家属浅山丘陵区,土地贫瘠,却非常适合种植山艾。后来随着客户增多,我需要的山艾数量也越来越大,于是不仅我们村的人种植,周边堂上、黄楝树、白窑等村的村民也争相种植山艾,去年以来,宝丰县和石龙区的一些农民也开始种植。
为扩大规模,我在制作艾产品同时,连带制作浴盆、足浴木盆、养生座椅等,特别是我做的养生座椅,在座椅下专门设计了放置艾条的地方,点燃艾条坐在椅上,非常舒服,很受欢迎。
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杨向科乡长给予了很大支持,不但帮我流转了土地,还帮我铺设了通往合作社的道路,我的企业真是一年一个变化。
杨向科(左)在艾产品展厅了解张强艾制产品电商销售情况。
|信心百倍一“艾”到底
今年突发的疫情着实让我着急起来,因为我库存的货本就不多,加上无法开工,放在北京的库存也没了,不少客户还提前交了订金要货。快递也停运了,产品送不到客户手中。
2月17日,乡长杨向科来了,给我带来了消毒液和口罩等防疫物品。那一刻,我像看到了救星,因为那时候这些东西是花钱都买不到的。2月18日,在杨乡长帮助下,工人们来了,车间里又响起了机器声。
春天了,门前的花开了,好一派美丽的风景。我坚信这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并决定在自主创业的路上一“艾”到底,打造出自己的山艾品牌。
3月20日【生命里的春天】
莫愁前路无知己 网上亦有识君人
孙金林:“云”求职找到新工作
孙金林在家上培训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杨岸萌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旧的结束,新的开始。
往年,春节假期过完,市人才交流中心就会举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相对于夏季、秋季,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参会的人数一般更多——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春节前辞职的人、过年回家的农民工等,很多人都在这个时间找工作。
市人才交流中心2020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的公告在1月初就发布了,但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月5日、6日举行的大会被推迟。不过,紧接着,市人才交流中心就先后举办了“2020年平顶山市春季大型网络公益招聘月”“2020年平顶山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网络招聘活动月”活动,现场招聘改在网上举行。目前,活动还在继续,在平顶山公共就业人才网、平顶山人社APP、平顶山人社微信公众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平顶山人社局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查看招聘信息。
线上代替线下,距离虽远,招聘和求职,却都没有被“拖延”。
趁着这“春风”,远在信阳市一个小村里的孙金林没有出家门就在平顶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3月18日,他在电话中说:“疫情终会过去,春暖花开,我们都还在。”
孙金林的自述
|参与疫情防控 持续值守卡点
我今年27岁,家在信阳市淮滨县一个乡村,2019年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学的是英语专业。
毕业后我在平顶山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和策划等。公司在长安大道与未来路交叉口附近的蓝湾新城小区,我租住在鹰城广场附近的李庄村,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我是大年二十八(2020年1月22日)回的家,乘坐长途客车,走到叶县的时候听说平顶山有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也不知道真假,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回家两天后,村里开始戒严,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
我入党快三年了,村里戒严,设置进出卡点,我们村的党员都去卡点值守。我每隔三到四天轮值一次,值班时间为早上8点到晚上9点。可以轮着回家吃饭,也可以在卡点吃些方便面、面包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村村民捐的,捐的还有酒精、84消毒液、口罩。我们村有人在上海工作,寄回来了2万个口罩,村里给每家都发一些,所以我个人感觉防疫物资方面不是很紧张。
春节到2月上旬,疫情严重,村里的卡点管理很严格,基本上不让进出。最近一段时间,村里给每家每户发一张卡,每家每户一天可以有一人外出一次,方便大家购买生活用品。
|网上求职 线上面试 隔空培训
我的兴趣在教育管理方面,之前的工作涉及这方面的不多,所以春节前就辞了职。
我家距离信阳市和平顶山市的距离差不多,我在平顶山上学,同学也大多是平顶山人,过完年肯定还是要回平顶山找工作的,所以辞职的时候根本没多想,谁知道直到现在也没有回去。
不轮值的时候,我在家写写字,看看书。春节假期过完,2月初的时候我开始留意工作信息,到2月中旬我开始认真找,幸亏线下的招聘都转移到了网络上,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上都可以看到招聘信息。我每天都看招聘信息,希望找到心仪的工作,等疫情一结束就可以上班。
没几天,我就通过平顶山人社微信公众号看到了河南省甲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松鼠AI河滨公园校区)的招聘信息,除了一些教学岗位,还有我感兴趣的教务管理。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后,我就打电话联系,接洽之后我们都感觉对方可以,后来就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面试。整个过程下来大概一周左右,我就接到了面试成功的通知。
新公司的待遇也挺好,食补、车补、住宿补都有,工资跟我之前的差不多,但是工作地点近了很多,就在河滨公园内。
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新的公司主要业务涉及教育,所以公司现在还没有复工,我也没有回平顶山。不过,在家也都没有闲着,现在有电脑、手机,方便得很,我们每周都有培训课程。
静心学习,待疫情过去,我就可以重新出发了。
3月20日【生命里的春天】
早来乾鹊鸣檐楹 原是麟儿双降生
市民何先生:喜添俩宝幸福无边
安莹莹抱着双胞胎儿子,眉宇之间充满了笑意。记者 李英平 摄
□记者 王春霞
3月16日上午,市民何先生和母亲各抱一名婴儿,一前一后走出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新病房大楼。看到婴儿身上一模一样的包褥,路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有的还随口问上一句:“是双胞胎吧?”何先生的母亲戴着口罩,眉眼带笑答应着“哦”,往停在楼旁的一辆车走去,产妇安女士已经坐在车上了。
当天是安女士产后出院的日子,4天前,她在市二院妇产科诞下一对双胞胎,是两个健康男婴。何家喜添一对大胖孙子,做奶奶的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由于家里已经有“小棉袄”,一下子添了两个儿子,何先生看起来有些压力,但依然很开心。
市二院妇产科护士长潘岩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可以宅在家中不出门,很多事情可以暂缓,可生孩子还是要照常进行。疫情期间,妇产科接生的“鼠宝宝”并没有减少。
为安女士做剖宫产手术的主任医师赵嵩说,两个胎儿比较大,而且一个是头位,一个是臀位,由于担心发生胎头绞索和胆汁瘀积综合征等危险,综合考虑后建议安女士实施手术分娩。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也没有输血,母子平安。
何先生的自述
|何家迎来双胞胎
我家住新城区幸福村,家中院子比较宽敞,是普通的农民之家。我兄妹两人,妹妹已出嫁,父母和我一起生活。
我和我妻子同岁,2014年结婚,今年都是31岁。平时我在新城区一家电子厂打工,妻子没工作,主要在家带孩子。
我一个月工资5000多元,父母都50多岁了,身体还不错,除了帮我们照顾孩子,还养了一群羊,为家里增加收入。
我家已经有了“小棉袄”,这次当然也是想要给家里添个男孩。大约是去年8月份吧,妻子怀孕后第一次去做超声检查,回来说怀的是双胞胎,高兴的同时,压力瞬间也增大了不少。
|压力也是动力,我会更加努力
今年春节疫情发生之后,厂里停产了一个月左右,2月22日才复产。停工期间,我正好在家照顾妻子和孩子。由于妻子怀的是双胞胎,身子特别重,特别是临产前一两个月,几乎每周都要来医院做产检,我每次都陪着,后来干脆用轮椅推着她。
疫情期间,妻子除了去医院,就没出过门。每次来医院都得戴口罩,还要量体温。我复工之后到厂里上班,每天也要量三四次体温。
我复工这段时间,正好是夜班,白天还可以照顾妻子,下午有时间补补觉。由于预产期记得不太准,一个月前,我们就到医院准备生产,可医生检查后说胎儿有点小,还不到时候,我们又回去了。
3月11日,朋友开车送我妻子到二院准备生产,女儿也是在这儿生的。大夫检查之后建议剖宫产,我们也同意了。
第二天,大夫让我签了各种单子之后,就把妻子推进去了。我和母亲、岳母都在产房外守候。大约一个小时后,护士就把孩子抱出来让我们看,说母子平安。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压力瞬间就大了。不过压力也是动力,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们已经给两个孩子取好了名字:何译泽、何译宸。现在两个孩子比较乖,每天吃了就睡,也不闹人。我们不准备请人帮忙,回家之后,就由我和母亲照顾妻子和孩子。
对于未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一家人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有幸福的生活。
3月20日【生命里的春天】
谁家高楼悄飞声 散入春风醉鹰城
艺考生赵美慧:歌听百遍只为梦想
艺考生赵美慧在练习视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燕亚男
3月16日下午6点,刚刚写完作业的赵美慧打开电子琴,对着乐谱开始练习视唱。妈妈坐在沙发上,偶尔也跟着她唱几句。
赵美慧是市八中高三学生,也是一名音乐艺考生。如果不是突然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原计划,过完年的赵美慧会每天穿梭于寝室、教室与培训班之间,专心完成2月份的音乐统考,然后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全力以赴迎接高考。如今,她只能待在家中,通过网络复习课业,并与培训班的音乐专业课老师保持联络,同时为高考和音乐统考做准备。
“我每天只有上完网课并把作业写完后,才有时间练习视唱和声乐。我声乐选的是美声唱法,会隔段时间把歌录成小视频发给专业课老师。”赵美慧说。
学习环境的变化让赵美慧有了孤独感,她说“想念学校,想念老师,想念同学”。春天已经来了,赵美慧希望快些回归校园,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为高考和艺考拼搏。
赵美慧的自述
|掌握一首歌要听很多遍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但是爸爸、妈妈一直不支持我。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爸爸、妈妈认为钱要花在刀刃上。
从小学开始,只要我想上文化课类的辅导班,不管多贵爸妈会很爽快地给我报名,但是一说到报兴趣班,从来不支持,说浪费钱。拉丁舞、古筝、电子琴还是我“逼”着爸妈给我报名,只能暑假学两个月。即便是这样,我对音乐的梦想一直都在。
高一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又向父母提了学音乐的事儿。他们没有同意,都知道学艺术比较费钱,而且他们担心影响文化课。不过,经过沟通,他们还是选择支持我。之后,老师根据我的声线和音域让我学美声唱法。
其实学习音乐的过程是枯燥的,每天练声,特别是学意大利语歌时,我首先要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然后反复去听原唱,一个词一个词地学习,一首歌需要听100多遍才能掌握。最痛苦的就是遇到瓶颈期,怎么学都没有提高,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上一节声乐课费用比较高。本来父母挣钱不容易,我认为自己这样是在浪费钱。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调整心态,突破了瓶颈。
进入高三后,我每天都在为艺考做准备。2019年11月,我在平顶山进行了音乐基础知识和听音记谱笔试。今年1月8日,我去郑州参加了几个院校的校考,回来后为音乐统考做准备,没想到遇到了疫情。
2月下旬,接到艺考推迟的通知后我心里很慌,因为往年这时候省统考已经结束了。刚开始我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平衡,后来跟专业课老师沟通后,老师建议我还是以文化课为重。
|想念在课堂学习的时光
我每天在钉钉上课,6点30分开始早读,全天文化课排满。课后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抽出两个小时练习视唱和声乐。在家不敢大声唱歌,怕影响邻居,唱的时候会尽量控制声音,以哼鸣为主,偶尔也会大声唱一会儿。
我在外边报有培训班,但是现在培训班不开门,而且我的声乐老师在武汉,也回不来。我每次都是录好视频给专业课老师发过去,再根据老师的点评重新练习。音乐统考的声乐部分,专业课老师给我选了一首比较小众的意大利歌曲,我也是反反复复听了100多遍才会唱,听不懂的地方,会向老师请教。
今年省统考的方式变了,以前都是由学校老师带考生去登封市考试。今年根据就近原则,现场视唱和声乐改成录制视频的方式。很紧张,不过我会全力以赴。
春天已经来了,外面花都开了,可是妈妈不让我出门,连拿快递都不让我去。起初上网课我还觉得蛮新鲜的,渐渐地就疲了,而且网课会有互动延迟或者网络不稳定的情况,效果比在学校肯定要差些,在家上网课个人自律太重要了。
我开始想念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光,想念同学们在一起读书的日子。我希望早点考完省统考,然后全身心投入文化课中,高考能考上一所学风严谨的大学,好好学习,以后再考研。
3月23日【生命里的春天】
众里寻她千百度 愿逢百花烂漫处
单身“的哥”渴望在最好年华遇见对的她
工作闲暇时间,小苗与微信相亲会上认识的姑娘视频联系。记者 张鹏 摄
□记者 范丽萍
3月19日晚,华灯初上,跑了一天车的小苗简单吃了点饭,就拿出手机开始上网。之所以比平时早收车两个小时,是因为小苗惦记着晚上的微信相亲会,当晚7点半,本报鹰城万人相亲鹊桥会举行微信相亲会,小苗希望在活动中遇见心仪的姑娘。
今年30岁的小苗是个性格开朗的小伙子,身高1.83米。他是独生子,在社会上历练多年,颇显稳重。平时他除了开出租车,还自学了挖掘机技术,同行及朋友经常劝他:“三十而立,奔事业没错,也要多考虑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因此,他报名加入了相亲行列。
小苗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照片以及择偶标准发送到微信相亲群,然后又记录了几个条件合适的相亲者信息。为了展示最真实的自我,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他还特意穿上白衬衫,自拍了一张生活照。
单身“的哥”小苗的自述
|努力拼搏,创造更好生活
我老家在郏县,6岁的时候父亲因病离世,是母亲和爷爷、奶奶把我拉扯大的。家人都很疼爱我,我过得很幸福。
2005年,我中专毕业来到市区跟着姑姑做生意、跑业务,每天尝试着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并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那时的我,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干过很多种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也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2017年,手里小有积蓄,我买了一辆出租车开始“的哥”生涯,一般早上五六点出门,晚上七八点收车,基本没有休息日。同行的朋友劝我找个替班师傅,一个人开车太辛苦,但我知道:一个人在外打拼,只有尽最大的努力,才能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如今,我也跨入了有房、有车一族,没有任何经济负担,也把母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寻爱路上,渴望遇见对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家很多同龄的朋友都结婚生子了,家里人开始为我的终身大事着急起来,但是可能缘分没到吧,多次相亲都没成功。有人问我是不是要求太高,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对方嫌我学历低,家庭条件一般,开出租车太忙,没时间照顾家庭。为此,我也不断地努力改变自己,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希望她真正出现的时候,看到更优秀的我。
以前我对爱情的追求可能过于完美,但现实中,两个人要想长久地在一起,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还要学会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和包容对方的缺点。现在,我首先看的是对方的人品,其次是看眼缘,用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对的人,至于其他条件则无所谓。
今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邂逅一位心仪的姑娘,这次微信相亲会就是个好机会,我期待“有缘人”早日到来。
3月24日【生命里的春天】
自强不息经冷暖 赠人玫瑰手余香
餐饮老板王鹏伟:
疫情期间无偿供餐17850份
王鹏伟(左)为顾客递上外卖
□记者 吕占伟/文 张鹏/图
“我们有4种送餐交通工具,根据送餐距离,1公里以内用平衡车、3公里以内用电动车、10公里以内用摩托车、10公里以上开车。看我用的哪一种,就大概知道顾客有多远了。”3月19日中午,刚开着私家车送完餐返回市区新华路与东风路交叉口附近品悦王记饭店的店员李黎阳说。
摘去口罩后,这个32岁的小伙子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感慨地说:“店里刚复工,进店就餐的顾客很少,外卖订单也少得可怜,要是在疫情之前,我这会儿肯定还在路上,根本没空坐这儿吃饭。”
“店里已经错过了外卖销售的最佳时机,可是我不后悔。”望了一眼店内稀稀拉拉、分桌而坐的食客,41岁的店老板王鹏伟平静地说。
年关临近,突发的疫情使该店本来十分红火的大宗年夜饭订单全部撤销。为响应疫情防控部署,全市餐饮企业关门后,如何处理库存的食材,最大程度上进行止损,成了困扰王鹏伟的大难题。
在店外摆摊售卖库存食材进行自救时,王鹏伟从前来买菜的湛河区轻工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一线抗疫人员难吃上热饭,顿时萌生了为他们无偿供餐的想法。
“库存的菜品一时也难卖完,不如加工加工,让一线抗疫人员都能吃上一口热饭。”王鹏伟说,该店从今年1月29日开始无偿供餐,到2月29日供餐结束,32天里累计供餐17850份。据了解,吃上“爱心餐”的单位跨越了新华、卫东、湛河3个辖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卡点值守人员以及参与疫情防控的疾控部门、医院里的医务人员。
“在我们供应‘爱心餐’的那段时间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献食材,公益组织还派出志愿者来店帮忙分餐,部分餐饮同行也加入到‘爱心餐’行列,很感谢也很感动。”王鹏伟说。
王鹏伟的自述
|创业路上,几起几落辛酸苦辣咸
我是平顶山本地人,家中独子,爷爷奶奶在西市场一带一边开饭店一边照顾我,父母则在公交公司上班,我们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后来,父母也开了一家饭店,是那种房屋面积10平方米、外边摆四五张桌子的小饭店。
大人在饭店太忙,没时间照顾我,我初中毕业就辍学四处打零工。起初在市公交总公司当过一年汽车修理学徒,后来找到了一个工作,就是开车从平顶山到长葛,接服装外贸订单。
大概在1999年,周围不少人都去广州、珠海、深圳闯荡,当时20岁的我就瞒着家人一个人坐火车偷偷去了深圳,到深圳后才打电话告知家里。带来的钱没几天就花光了,找工作四处碰壁。当时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饭店打扫厕所,后来又当过超市业务员、餐饮连锁店店长,最后干到了某品牌驻深圳办事处的区域经理。
2005年,在父母的催促下,我从深圳回到了平顶山。由于深圳的生活成本太高,那几年也没攒下多少钱,但我不愿意接受父母给我安排的公交司机的工作,而是决定在平顶山自主创业。
卖了父母给我买的婚房后,我加盟北京一个服装品牌的折扣店,加盟费花了5万元,剩下的钱在凯撒租了一个小门面。装修和进货后,还没开始营业,本钱就全花光了。干了8个月后,货品积压严重,透支了本钱,到最后连一个月的房租都付不起了,加上地段不佳,店始终转让不出去。
这段创业经历让我感到自己很失败,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认真总结教训后,我拿着父亲存折上不多的积蓄,到郑州的银基商贸城批发了一些衣服,回平顶山在原来小店的基础上重新开张。由于经营思路对头,没过多久就翻身了。可就在生意越做越好的时候,赶上了国内电商经济大潮对实体店的冲击。我只得把店转了,把赚到的钱投到了建材行业,结果两年间血本无归。
我起初不愿接手父母的饭店生意,没想到最后还是进了这个行业。4年前,一次带着女儿逛街时,在新华路与矿工路交叉口附近遇到一家不用转让费就能租下的店面。开始是卖烩面、羊肉汤、凉菜和炒菜,后来我又尝试做铜火锅,结果食客爆满。
趁热打铁,我在一年内开了第二个店。经过一番选址和筹备,就有了现在这家上下3层、员工60名的饭店。
|疫情期间,32天无偿供应“爱心餐”
我有一个本子,里面记录了疫情期间在“爱心餐”活动中给予助力的爱心单位、企业、市民以及捐赠物品的使用情况。比如,2月1日,平顶山市华勤商贸捐赠鲁花调和油20箱、鲁花小磨香油4箱……
这期间令我感动的人和事也有很多:“豆腐哥”刘鹏多次捐赠豆腐;万达春素小皙体验店张龙飞捐赠萝卜白菜;云·美学的许云龙来店里义务分餐,还连续5天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免费理发;爱心市民朱志鹏无偿赠菜两次;爱心市民赵先生送来几百斤山药;由我市医护人员孙女士发起的“娘子军”为我们捐赠物资;湛河区的廷廷馒头店无偿提供馒头……
尤其是“爱心餐”每天要消耗掉不少一次性餐盒,所有能联系到的供应商的库存都被我买空还不够,后来我在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很多爱心市民和单位伸出援手:1月31日,轻工路街道办事处、卫东区市场管理处以及丁老二米线、口福麻辣烫和爱心市民捐赠不少一次性餐盒。
2月19日,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我店有幸成为第一批允许复工复业的饭店,但为了保证爱心供餐持续不间断,我们始终未开启外卖业务。
后来,除了“爱心餐”成本外,房租、税金、水电气、员工工资和其他开支让我实在难以承受,加之全市小区卡点相继撤销,许多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陆续复业,到了2月29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信息,决定开启自救模式,主推外卖业务,以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信心比金子还珍贵,复工初期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形势一定会越来越好。
3月25日【生命里的春天】
隔空对望候佳期 春花正盛结同心
90后新人:往后余生都是你
张洁琳和栾程茗展示刚领的结婚证。 记者 李英平 摄
□记者 杨元琪
3月23日上午,沐浴着春日的金色光辉,张洁琳和栾程茗携手来到卫东区婚姻登记处,领取了步入婚姻殿堂的“通行证”。
他俩穿着情侣衫,张洁琳的胸前印着“喜欢”,栾程茗的胸前印着“欢喜”。接过“红本本”,两人相拥、对视,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小两口都出生于1993年,2014年通过“朋友局”相识,埋下了爱情的种子。2017年1月19日,朋友们为张洁琳举行生日派对,栾程茗鼓足勇气送上鲜花表白。伴随着亲友“在一起”的欢呼声,他们成了恋人。
这对新人原本要在2020年2月2日登记结婚,这是个周末。市民政部门发出通知,当天全市婚姻登记机关将“为爱加班”。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从大年初三开始,这对准新人连续一个多月没有见面,尽管他们的住所仅隔着一个街区。
“起床没”“起了”“吃饭没”“吃了”“好无聊啊”“咱视频聊天吧”……那段时间里,微信是他们唯一的爱情桥梁。就这样,他们熬过了漫长的寒冬,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3月23日,是张洁琳和栾程茗二人原定的举行结婚典礼的日子。因为疫情,这个日子成了他们登记结婚的日期。中午,双方父母与一对新人一起在饭店吃了顿简餐。
没有鲜花和礼炮,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对年轻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张洁琳:好日子还在前方
他平时就爱鼓捣吃的,平时工作忙,时间不够。前段时间出不了门,可算给他机会了。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要在家上网课,出门机会比较少。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他利用下班时间采购生活物资,然后送到我家楼下。有一次,我爷爷想吃豆腐,可当时市场上物资非常紧缺,他跑了半个市区,终于买到了鲜豆腐,送到我家小区门口。我家人都说这小伙子“靠得住”。
为了给我解馋,他在家上网研究菜谱,厨艺进步神速。原本我的心爱上了他,如今我的胃也爱上了他。前些天我们学校发新教材,他专门赶过来帮我和同事的忙。
相聚的日子虽然很短暂,但一切历历在目,现在回忆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因为疫情,我们推迟了结婚登记和举行婚礼的日期,取消了蜜月旅行,但我相信一切会恢复正常,好日子还在后面。
栾程茗:隔离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我在平煤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工作,为了保证生产,我们很早就复工了。相对于她而言,我还能走出家门看看。每次送菜,我都会在楼下注视她家许久,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们的生活能够恢复如初。
也许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以往相处的日子,我们也会吵吵闹闹,但疫情带来的隔离生活,让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理解彼此、珍惜彼此了。
前些天,单位组织制作了一部名为《战“疫”》的MV,我有幸参与。“当病毒在江城肆虐得猖狂,当江汉两岸在恐惧中凝望。我用忠诚和坚定做成战袍,奔向了那布满荆棘的他乡……也许彻夜的疲惫会蹒跚我的脚步,可我坚信祖国就是我心中磅礴的力量……”视频中武汉抗疫一线的动人画面和身边人支援疫情防控的影像资料,令人泪目。
疫散花开,我们也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加油,我们会携手创造幸福!
3月25日【城乡建设的春天】
把落下的工程进度抢回来
我市多所学校建设项目如火如荼
在市三六联校西校区新建的教学楼前,工人对运动场进行施工测量。记者 李英平 摄
□记者 傅纪元
一个多月来,我市中小学建设项目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措并举赶工期,奋力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其中,市一高新校区轮廓初现,市三六联校西校区(市六中)教学楼即将完工,新学期开学准备迎接七年级24个班的学生。
据平顶山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教育系统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34个,其中市十一中、市实验中学、市十三中、市十四中等学校建设项目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持续消除大班额。
|市一高新校区轮廓初现
3月20日上午9点,市一高校长孙洪涛、副校长李中等人来到位于新城区未来路与紫金山路交叉口以东的新校区项目入口,配合值班人员做好登记和体温检测后,进入工地。
在这块占地面积190亩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在不同的区域忙碌着。
“现在作业面上有200多名工人,我们把目标任务细化到了每一周。”市一高新校区建设项目执行经理靳富刚说,该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原计划正月初三复工,受疫情影响,直到2月17日才复工。
随着施工进度加快,学校已初见雏形。教学区规划在新校区西部,一栋5层高的实验楼已经封顶,其他三栋教学楼将于4月底封顶;紧邻教学楼东侧是一座可容纳13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目前基坑已经挖好;科技楼的一层主体也已建好。教师公寓及师生餐厅、学生宿舍楼项目正在开挖地基,施工方已将田径场和体育馆建设项目围起,做好进场作业的准备。
孙洪涛说:“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建设方想方设法抢抓施工进度。学校负责人每天到施工现场,就教学设施设备等细节与施工方积极沟通协调,全力配合施工,力争今年9月实现部分学生迁入新校区的目标。”
|三六联校西校区重建即将完工
3月20日上午,在市三六联校西校区(市六中)院内,校长杜均珩正指挥着一辆辆满载课桌椅的车辆进入校园。“西校区的重建即将完工,新学期开学准备将七年级24个班的学生迁入新教学楼内。”
高5层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通过空中连廊相接呈“回”字形,一楼架空后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场地。杜均珩走进一间教室介绍道,新教学楼的所有教室均为双面采光设计,窗户面积大,为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光环境。
教学楼西侧的区域仍是一片繁忙景象,施工机械来往穿梭。杜均珩说,目前田径场、篮球场等场地已经打好地基,即将铺设路面,预计到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据介绍,市三六联校目前有62个教学班4100多人,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西校区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学习环境,增加550多个学位,完成消除大班额、实现小班额的目标。
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教育系统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34个,其中市十一中、市实验中学、市十三中、市十四中等学校建设项目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持续消除大班额。
3月25日【城乡建设的春天】
让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畅通
我市加速打通“断头路”
3月24日,在东环路南延施工工地,压路机在进行路基平整碾压。记者 李英平 摄
□记者 傅纪元
根据市住建局近日提供的信息,本月起,全市打通“断头路”工程陆续复工,住建部门紧锣密鼓赶进度,17段“断头路”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实现通车。
|轻工路一期总工程量已过半
3月21日,在市区轻工路和开源路交叉口以东,工人在路北侧人行道上铺方砖,整条道路的北半幅已经通行,南半幅依然立着施工围挡。在皓龙盐厂家属院门前,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与雾炮车配合作业。
据了解,轻工路新建工程(开源路至东环路段)长约4.1公里,其中一期工程为开源路至健康路段,共2.7公里,目前北半幅的人行道铺设即将完成,总工程量完成过半。项目承建方有关负责人说,该工程于3月5日复工后,每天作业12个小时,接下来还将加大人员和机械投入,好好利用目前的黄金时节加快施工进度,计划在5月底具备通车条件,6月底接受竣工验收,同时进入该项工程二期路段施工。
|东环路南延工程就近招工赶进度
3月21日上午,在市区东环路南延工程神马大道至叶宝路施工现场,安装在围挡上的喷淋设施正喷着水雾。挖掘机、推土车轮番上阵,指挥人员风风火火,测绘工人全神贯注,一派紧张有序的施工景象。
“为了应对这次疫情,政府为我们搭建平台,就近招聘了一批工人。”项目经理肖勇说,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分段加紧施工。
据了解,东环路南延工程起于建设路,终于黄河路,全长2.67公里,道路宽50米。目前,该项目湛南路至神马大道段、叶宝路至黄河路段的行车道已经铺设底层沥青,两段道路的连接段——神马大道至叶宝路段的路基已经成型。预计到今年7月,东环路南延实现整体贯通。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断头路”的接通将起到“一子落满盘活”的效果,为沿线居民出行提供便利,盘活城市发展空间,打通区域道路“瓶颈”。
3月26日【城乡建设的春天】
碧水绿树绕村寨 诗韵乡村如画来
两名游客从东城街道王家庄游园走过
□记者 孙书贤/文 张鹏/图
疫散花开春来到,郏县快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美景呼之欲出,水绕村寨流,人在画中游,居住在绿树鲜花中的人们感受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巨变。
|王家庄的美丽嬗变
3月19日上午,在郏县东城街道王家庄社区的游园里,居民们忙着给花开正艳的桃树、梨树等花木浇水。叶犟河两岸,碧草铺遍河岸护坡。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几名居民在打捞漂浮的绿藻。
王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石发明介绍,社区有280户居民,昔日村内建房无序,断头路多,河道里垃圾成堆,破旧老屋成危房。去年4月,在东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党建引领,由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违章建筑、危房580多间,打通断头路21条,解决6起宅基地纠纷。通过整治一户多宅,133户居民家多占的房屋得到妥善处理,整个社区腾出土地60000多平方米。
通过规划设计,社区在村头建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游园。游园内遍植枣树、梨树、石榴树、紫薇、玫瑰、樱花等17种果树和花卉,还修建了两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景观墙镶嵌上石槽、陶罐,仿若一件件艺术品。
叶犟河穿村而过,河道有1000多米长。去年9月,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对叶犟河进行了清淤治理。在叶犟河两岸护坡上种植绿草,在河道两侧栽种了垂柳、碧桃、石楠,在河道里种植莲藕12000多盆,引清水入河道。社区居民共同捐资,在河上建起了美观的木桥。
在叶犟河南岸,社区利用腾出来的土地建成了农耕文化展厅、廉洁文化长廊。农耕体验区的两台红石碾盘深受大家喜爱,游客几乎都要体验一把推石磨磨面的乐趣。农耕体验区被篱笆墙分割成块,里面种植着生菜、大葱、菠菜。“农耕体验区今年将以出租的形式对外开放,吸引游客前来有偿体验劳动耕作,品尝收获的乐趣。”东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党建指导员胡晓丹介绍说。
叶犟河北岸是新建的180米长的红色党建宣传一条街,拆除危旧房屋、打通断头路后,社区重新铺修了道路,墙壁上绘制了红色诗词、长征路线、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海报等。
目前,王家庄社区发挥城市近郊的优势,已经规划出两家农家乐,今年还将举办荷花节、采摘节、观灯节、美食节等活动。
田园春光
|城里人都喜欢来这儿玩
3月20日上午,郏县白庙乡省级传统村落宁庄村的街道上,村民正往新砌成的花池里填土,然后种上花木。新建的游园内,几名能工巧匠正精心铺设彩色地砖,村党支部书记叶建军和郏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员姚高钦则在调试由多个红石水槽组成的流水景观。
叶建军介绍,该村从2018年5月开始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先后拆旧复垦土地60多亩,安装65盏路灯,修建3个文化广场、3个游园,用红石仿照古城墙样式修筑了低墙,铺修村里道路,道路两旁种上绿树鲜花,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今年疫情缓解后,该村又在沿街、游园等处种植五角枫、百日红、南天竹、黄杨等景观花木550多棵。
“这儿原来是高低不平的,垃圾成堆,经过红石铺修,建了台阶,连城里人都喜欢来这儿照相!” 在村头的一个小游园里,84岁的姬凤云激动地说。
在新落成的游园里,该村还开了宁庄主题邮局、电商旅游产品体验店,利用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村里出产的红薯、粉条、红枣、蜂蜜、芝麻叶、萝卜干、铁锅等20多种农特产品。
车出宁庄沿着前石路东行约10公里,水乡邢庄也是个美丽的村庄。村头,刻有邢庄村三个红色大字的景观石赫然矗立。路边是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河道里碧水悠悠,岸上鲜花盛开、绿树吐翠,和造型优美的亭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河岸上,两座亭子已经完工落成,村民们在忙着铺设路肩、修建花池、植树种草,用红石修砌景观墙体。
邢庄村党支部书记邢坤杰介绍,2018年9月,该村依托1120多米长的寨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了村里的危旧房子,腾出来的土地全部植树种花。修建地下水道150多米,从上游的安良镇水系引水进村,使修复后的寨沟变成了碧水悠悠的河道,环绕村庄,河道两岸种植了樱花、垂柳、海棠和红叶石楠。
沿着河道来到邢庄南门,河岸上,该村第二个游园正在建设,石磙、石磨盘、沙土等用材堆满现场,工人有条不紊地施工。
“水系引进后,我们村里的地下水位提高了,以前20多米都打不出水,现在打井只要10来米深就出水了。” 邢坤杰高兴地说。
“现在俺村里广场游园,亭台长廊,绿树成行,鲜花满村,一步一景,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农村也会变得这么美!”村民邢思进说。
春光里闲适的生活
|煤球厂变身美丽公园
3月20日上午,在郏县安良镇南街村肖河岸边的河滨公园东段,工人们正在铺设步行道,建设小花园。
安良镇境内的肖河河道全长1.5公里,去年,该镇着手对河道进行全面清理,在河道上修筑了6道拦水坝,昔日干涸的河道现在碧水荡漾,砌了红石护坡,在岸上植树种花栽草,建起观水台,沿河建成了风景优美的河滨公园。
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刘付军说,去年,他们将村中街道、沿河道路铺修成了柏油路面,把村里的一个煤球厂改造成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游园广场。
村民李春环家就住在游园广场前,游园里鲜花盛开,她家大门一开,就像进入了花园。每天早上,她都和村里的几个姐妹在广场上跳舞健身,呼吸着芬芳的花香,真是通体舒泰。“我们农村现在的环境一点都不比城里差!”李春环说。
刘付军说,随着河滨公园东段建成完工,南街村将成为花园式村庄,吸引更多人前来观光。
安良镇牛村的李家大院远近闻名,结束南街村的行程,一行人沿着新铺的柏油路走进这里。工人们正在修复这里的古建筑,牛村党支部书记王红晓说,李家大院的主人李孺才是明末浙江承宣布政使,李家大院有着很好的文物保护价值。
牛村里红石修砌的城垛形景观墙体、充满正能量的墙体绘画也让人眼前一亮。街中央的一棵古槐虽然树身斑驳,可依然发出新芽,充满勃勃生机。
在改善人居环境中,该村修筑地下暗渠500多米,明渠800多米,引水源进水渠后穿村而过,补充了村里的地下水。水系两岸,红石、彩砖铺就步行道,两岸遍种景观树,人行其中一步一景。村里修建了两个广场、一个游园,游园里种有杏树、桃树,红石磨盘点缀其中。负责人居环境整治的安良镇人大主席秦亚峰说,他们将依托李家大院的厚重文化资源,做好李家大院古建筑的保护修复,进一步做好水系工程,把牛村打造成为一个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3月27日【城乡建设的春天】
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段建设复工
平顶山港基建部分基本完工 河道清理全面展开
□记者 王桂星/文 彭程/图
沙河平顶山至漯河段复航工程(以下简称沙河复航工程)是我市乃至我省重要水路航运工程,早在2012年就列入了《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自2016年7月6日开工建设以来,该工程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段已经全面复工,施工方河南中亚交建集团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在全力以赴组织施工。3月21日上午,记者现场探访了施工建设情况。
已经建好的叶县港区码头装卸平台
|平顶山港基建部分已基本完工
平顶山港位于神马大道沙河大桥西侧,以沙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港区,南侧为叶县港区,北侧为高新港区。两个港区的码头装卸平台均已完工,两个数千平方米的装卸平台隔河相望,看起来非常壮观,11个泊位的船只靠台构件也已安装完毕。1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装卸平台下修筑护坡,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忙着运送修筑护坡所用的水泥板。
据了解,两个码头装卸平台都将建设货物传送带,使之分别与南北两个货物堆场相连,可快速把堆场内的散货装至货船上,同时还将建设集装箱泊位和吊装设备,集装箱货车可直接驶到码头装卸平台旁边,集装箱不用落地即可直接在货船和集装箱货车之间转运。
来自南阳市方城县的施工人员刘玉银正和工友们一起修筑护坡,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他是半个月前回到工地复工的,因乘坐长途客车不便,他自己开车从方城来到了工地。“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生活区每天两次喷药消毒,工人每天两次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才能上岗,虽然麻烦点,但是大家都能接受,毕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刘玉银说。
据河南中亚交建集团有限公司沙河复航项目部副经理代跃峰介绍,码头基建部分已经基本完工,装卸设备、货物传送设备正在招标采购,很快就可以进场安装。
两个港区货物堆场的建设也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在高新区货物堆场,4万多平方米的堆场宽敞平坦,地下管线、消防、排水工程已经完成。两座4层的办公楼、候工楼已建成,楼内基础装修和电器安装也已结束。从堆场大门口至堆场、办公楼和候工楼的水泥路新近完工,车辆可直接进入。
代跃峰说,叶县港区货物堆场的基建部分已全部完成,平顶山港的运营方平顶山启航运输有限公司已经进驻货物堆场内的办公楼开始办公。
平顶山港基建部分基本完工,河道清理全面展开
|河道清理工程全面展开
与码头装卸平台和货物堆场相比,河道清理工地现场就火爆多了。在码头装卸平台下的河道内,3台挖掘机、2台推土机、10辆渣土车正伴着轰鸣声清理河道内的多余土方,挖土、推土、运土各项施工作业无缝对接,有条不紊。
据代跃峰介绍,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段河道长24.5公里,已全部完成放线,征迁也将很快完成。目前,河道清理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们采用了河道无水区挖掘机挖土和有水区挖泥船清淤同时施工的方式,在下游的河道内,他们从江苏引进了4艘挖泥船、5艘运泥船和相关作业人员,专门负责清理水下河道内的淤泥。根据施工需要,他们还将投入更多的土方清理机械和清淤船只。
在沙河平顶山港下游的遵化店镇溪庄村段,3艘挖泥船和3艘运泥船在河道内同时展开清淤作业,挖泥船头的挖掘机挥动巨铲把水下的淤泥挖出,然后装在运泥船的船舱里,约20分钟即可装满一船,然后运泥船把淤泥运至河道超宽处,打开船底卸下淤泥,很快就返回挖泥船旁继续装载淤泥,整个运泥过程不到5分钟。
河南中亚交建集团有限公司沙河复航项目部副经理胡广胜介绍说,这些施工船只和人员全部来自江苏,除了采购必要的生活物资,施工人员吃住全在船上,作业不受刮风、下雨等天气因素影响,每组挖泥船、运泥船每天可清淤8000立方米左右。
立在水中的码头装卸平台的桩基
|我市水运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沙河复航工程项目规划航道等级四级,设计最大船舶为500吨级,途经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航道全长约95.56公里,宽度50米,最小设计水深2.3米。该工程新建军李船闸、马湾船闸、漯河船闸等3座船闸和军李节制闸,设漯河港舞阳港区、许昌港襄城港区、平顶山港叶县港区和高新港区,港区均为500吨级泊位。该工程投资概算总金额为207137万元。
沙河复航工程平顶山段设计通过能力428万吨/年,航道长24.5公里,设置停泊锚地2处,改建桥梁1座,新建叶县港区和高新港区,拟建11个500吨级泊位,其中,高新港区泊位6个,叶县港区泊位5个。工程概算总投资50219万元。
据了解,高新区计划依托平顶山港建设一个大型物流园区,平煤神马集团也将建设矿区连通港区的铁路专线,港区将与之协商把港区内的货物传送带与平煤神马集团港区煤场的传送带连通或直接连通站台,实现外销煤炭的快速转运。目前,已有多家本地和外地企业与平顶山启航运输有限公司联系洽谈水运业务,意向年货运量已达300多万吨。
叶县港区码头装卸平台颇有气势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沙河复航工程工期有所延长,年底前有望完工。该工程投运后,我市水运航道将通过漯河港、周口港与华东地区的水运体系乃至海运体系连通起来,从平顶山港出发的货船,一路向东经漯河、周口可到达安徽省界首、阜阳等地,之后,走北线经淮河、洪泽湖、京杭大运河可抵达连云港等大型海港,走南线经江淮运河、长江可达上海、南通等大型海港,与海运实现无缝连接。届时,我市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并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我市煤炭、钢铁、建材、粮食等大宗货物外运和外部货物的进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据了解,我省有关部门已经有了“在叶县与方城县间开挖人工运河,把甘江河与方城县境内唐河连通”的设想,这样,我市水系就可以经人工运河、唐白河与汉江连通,打通我市向南与汉江、长江之间的水运通道。目前,相关单位正在就这一设想开展勘察、论证,如果设想得以实现,我市水运事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抖音号!
长按下图识别关注平顶山晚报视频号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