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23卷,汉纪十五
汉昭帝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
【原文】
冬,十月,封杜延年为建平侯,燕仓为宜城侯,故丞相征事任宫捕得桀,为弋陽侯,丞相少史王山寿诱安入府,为商利侯。久之,文学济陰魏相对策,以为:“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乃擢义子延寿为谏大夫。【译文】
冬季,十月,汉昭帝封杜延年为建平侯,燕仓为宜城侯,原任丞相征事任宫捕获上官桀,被封为弋陽侯,丞相少史王山寿引诱上官安进入丞相府,被封为商利侯。过了很久,文学济陰人魏相在回答昭帝的策问时,认为:“先前燕王刘旦大逆不道,韩义挺身而出,强行劝阻,被燕王所杀。韩义不像商朝比干那样与纣王有亲属关系,但却有比干劝谏纣王一样的节义,应在天下人面前公开奖励韩义的儿子,以明确为臣的大义。”于是,汉昭帝擢升韩义之子韩延寿为谏大夫。【解析】
上面这段材料出现在汉昭帝、霍光灭掉上官桀、上官安、盖长公主、桑弘羊阴谋造反之后。
具体内容就是论功行赏,其中直接写出来论功的,有五个人。
其实还少一个,那个怂的要命的杨敞。
按理来说,杨敞也应该算一份功劳的。
不过,他自己装病想置身事外立场不坚定,让他在最后论功时,没排上号。
今天分析的重点不是材料中5个人在这场叛乱中做了什么。
而封赏这五个人行为逻辑很有意思。
1.杜延年、燕仓
燕仓发现盖长公主的阴谋,而后告诉杨敞,而杨敞怕事又告诉杜延年。
这其中,燕仓的功劳在于把传递信息、提供情报。
杜延年的功劳在于,策划对上官桀、上官安的抓捕。
因此,如果把做一件事,分成几个阶段。
那么燕仓就属于情况、情报收集的前期工作。
而杜延年就是参与决策制定方案。
2.任宫、王山寿
这两个人看材料,他们作用也不一般。
故丞相征事任宫捕得桀。
注意,材料中了“捕”这个字。
咱们可以猜测,当汉昭帝、霍光决定要收拾上官桀后,上官桀极有可能听到消息想跑,甚至在面临抓捕时就已经在跑。
如果被上官桀逃脱了,指不定会酿出什么大乱子。
而任宫把他给抓住了,避免后续问题的产生。
再来看王山寿。
丞相少史王山寿诱安入府。
注意,材料中用了“诱”这个字。
所谓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把上官桀抓了不够,还要把他一家,尤其是这个上官安也给逮住才行。
但是,行动开始难免风声走漏,如何把上官安给抓住就考验技术。
这个时候,王山寿把上官安引诱到丞相府,来了个瓮中捉鳖,成功解决上官安抓捕问题。
不管任宫、王山寿具体怎么抓的,但是这两人行为的本质,其实是具体执行。
即,一件事经过了信息情报收集、策划之后,最终还要落地到操作。
任宫、王山寿就是在具体操作中有突出表现的。
3.韩义
这个韩义在材料发生时,已经死去。
至于死因,他是燕王刘旦的臣子,面对刘旦不法行为,韩义劝谏,惹得刘旦将其杀害。
严格来说,在后续的对上官桀等人的阴谋造反行动中,韩义并没有任何功劳。
而魏相却建议奖励韩义的儿子,魏相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韩义行为值得提倡奖励,因此要奖励。
可以理解为,奖励韩义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功劳,而是因为奖励韩义这个动作,值得去做。
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
其目的在于鼓励他人向韩义学习。
【启发】
把上述五个人分成三类,对于每一类人的封赏都有其内涵在其中。
如果从下级、员工的角度来看,所想的是对自己付出嘉奖,是对过往的肯定。
如果从上级的角度来说,奖励不光是对以前许诺的兑现,更有激励下级员工在将来更加卖力的需求,是对未来的期望。
所以,结合上面材料,对于员工、下级的奖励,要多维度展开。
之前在分析陈平为什么分肉能够分得好,里面提到重点不在于分的均匀,而在于让所得之人内心认可。
而结合今天的材料,则是奖励的切入点多样性重要,哪怕你搞大锅饭,也要搞出点花来才行。
其一,突出在功劳中的关键在作用,二八定律嘛,总有几个人起了关键作用,不可能大家都一样的重要性。
其二,突出过程中表现有亮点与常人有明显差异化,比如积极建言献策、任劳任怨、超负荷工作、改进工作方法等等。不能大家都笼统的说有功劳。要把奖励的理由进行细化、针对化、定置化。
其三,往前追述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cnaicao.com
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 www.haoai123.com